深圳新聞網8月8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鄧濤)中國深圳,世界當代史上最大的移民城市。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們,以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方式來到這里,追逐夢想。中國夢,是這個時代最大的正能量,而深圳夢,則是中國夢的華彩篇章。
深圳人,是“夢之隊”的先鋒力量。一個個閃亮的深圳夢,是奮斗者們砥礪前行的終極力量,也是深圳這座城市飛翔的強大翅膀。
點開一部系列片,許你一座城
從2016年開始,創作團隊萌發了做《城與人 —— 成就深圳移民城市的移民故事》系列人文紀錄片的想法,期望借助影像的手段,瞄準生活、工作在深圳的新移民,通過豐富的、個性化的故事來觸摸這座城市的心跳,向世人展現一個個來自五湖四海的鮮活的深圳人,講述一個個色彩斑斕卻又不失溫度的深圳故事,從中找尋思想的深沉、精神的閃光和情感的歸宿,并策劃以“一紀”(十二年)為周期,每三年拍兩季,每季拍攝15-21個人物,實時跟進深圳的移民故事。最終,希望這些影像文本會隨著這個城市的高速發展沉淀下來,作為深圳向前飛奔的一個側影。
2017年,在充分考慮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不同職業、不同國籍的多元化屬性后,創作團隊 分“ 鄉愁”、 “不折騰?會死!” 、“初來乍到” 、“他鄉 · 故鄉” 、 “闖深圳 ”、“難以離開的理由”、“移二代” 7個篇章,完成了《城與人—成就深圳移民城市的移民故事》第一季21個人物的拍攝,這里面有企業創始人、有藝術家、有剛到深圳的大學生、有外國友人、有出生或跟隨父母來到深圳的“移二代”,透過他們的視角,通過富有人情味和感染力的故事,全方位表現社會的變遷與時代的演進,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一點一滴地構建城市精神的輪廓,為城市帶來新的影像敘事符號與文化記憶。
2020年,《城與人—成就深圳移民城市的移民故事》第二季也已拍攝完成,再次將“深圳精神”這一宏大的主題,通過“具體而微”的影像符碼進行生動解讀。第二季分為“敢想敢做是創客”、“鄉愁”、“外國人在深圳”、“不折騰?會死!”、“闖深圳”、“我是海歸”六個篇章,選取了17個人物進行紀錄拍攝,竭力挖掘在城市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人的生存狀態和內心世界,在賦予人文關懷的同時,貫注理性思維,從而使本片更具典型性和標本意義。在敘述方式上,注重以平民化視角和平實化語言,關注宏大敘事之外的小敘事,小人物,以真實的故事為主線,講述一個個深圳人平凡但又不乏撞擊人們心靈的故事。通過他們,描繪一群新時代的中國改革開放前沿的“奮斗者”的群像,為這個嶄新的時代證言,為這個偉大的城市發聲。
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卻有一份共同的熱愛
深圳是一座移民之城,盡管人們來自五湖四海,但所謂“英雄不問出處,出處不如聚處”,這才有了讓人放手一拼、全力一搏的充分理由。
“我能夠用我的眼睛、用我的耳朵去感受深圳這片土地、感受深圳這份熱情?!睆V東鑫森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董華文最開始來到深圳,是來參加大亞灣核電站建設的。后來開始自主創業做工程,經歷過順風順水的喜悅,也經歷過賣房求生的彷徨,但不管在任何時候,他都始終恪守一條:誠信。董華文覺得,也正是這一點,才最終讓他從絕境中重新站起來。
王藝涵是在深圳出生、長大的95后“深二代”,從小就學習舞蹈,后來以全國專業第一名的身份考入了解放軍藝術學院。她個性非常要強,也非常堅韌,一個動作不到位,一遍遍地排。大學畢業,她也去英國留過學,走過、看過世界很多地方,但她始終還是覺得深圳最好,“我覺得深圳家的感覺,它很宜居,它也很包容,很開放,它是每個人可以去追夢的地方?!?現在,她和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一起排演改革開放主題的原創舞劇《春潮》,她想用這樣的方式來重新認識這座她生活了20多年的城市。
深圳,讓王藝涵感到像家一樣溫馨,也讓來自國際的工程師們無比興奮。進駐華強北HAX孵化器的波蘭創客Jan就感覺“深圳是一個很大的城市,但同時也井井有條,擁有無限的資源,任何技術在這里唾手可及,所以在深圳,我們可以很有效地工作?!边€有什么比這更好的嗎?現在,Jan已經把他的老婆、孩子全都帶到了深圳,在這里生活了。而對于前柔宇工程師Sam來說,“深圳給我感覺就是美國的Silicon Valley(硅谷),是一個科技的地方,在這里你能做任何你想做的東西,在我這個年齡的時候,這是一個很對的地方。”
作為深圳知名合唱指揮家,深圳高級中學百合合唱團指揮胡漫雪老師是1997香港回歸那一年毅然放棄了大學教師的職位,來到深高當了一名音樂老師。這些年,她在百合合唱團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取得了傲人的成績。她說,“深圳對于我個人來說,是一個讓我可以實現夢想的地方,在深圳我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么,都有可能發生,就是我一直可以有新的想法,去嘗試。在深圳,我都可以實現?!?014年,在接觸了“飛越彩虹多民族童聲合唱團”公益項目后,她又開始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去到貴州、云南、內蒙等地民族地區,致力于飛越彩虹的公益培訓,并對當地的民族音樂充分挖掘、吸收,通過藝術創新賦予這些原生態音樂和聲的美感,煥發新的活力,同時又反哺給百合、飛越彩虹,回贈給深圳這座城市。雖有奔波之苦,卻也樂此不疲。
對于1982年就調到深圳,在這工作了幾十年的河源籍畫家駱文冠老師來說,他幾乎經歷了深圳所有的發展時期,在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他把他的所見、所思、所感,全部反映到了創作的美術作品中去?!吧钲谟凶钚碌纳?,最新的開放改革,這種感受是非常的強烈的,充滿了希望,充滿了激情。”現在,這個共和國的同齡人一頭飄逸的銀發,仍時常往返于和平和深圳之間,他說,他有兩個家鄉,一個在和平,一個在深圳。
這座夢想之城給予了奮斗者無限的可能
深圳,是一座夢想之城,只有你有本事,有雄心,有斗志,就擁有無限的可能。菱亞能源科技總經理陳興明到現在都還記得1996年從學校出來的時候,“抱著出來學一學、闖一闖的感覺,就來到了深圳。第一感覺是深圳機會很多?!钡?,他沒想到憑著他的專業特長在深圳電力行業深耕20多年?;厥走@20多年,他說,深圳的萬家燈火,就是他最大的榮光。
直到現在,邵偉偉大學的同班同學都不敢相信,短短8年時間,船舶駕駛專業出身的他能從遠洋貨輪的一名三副成為深圳知名的城市風光攝影師?!拔易约憾加X得挺意外的,我覺得在深圳這個地方,只要你認定一件事情,你堅持去做,你努力去做,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深圳,在邵偉偉心里,就是一座夢想之城,奇跡之城,它會給你的人生提供很多種可能。
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毋庸置疑的是,這40年的發展給這座城市注入的不只是物質和榮耀,還有一種難能可貴的狀態,創業的狀態。創業,已經深深融入這座城市的骨髓,成為這座城市的基因。
2007年,城市漫步機器人創始人李正從廣州來到深圳?!皠倎淼饺A強北的時候給震撼住了,我覺得我未來應該是要在這里來創業,因為這里商機太多了,客戶太多了?!眲摌I成就夢想,創新引領未來。在華強北,擁有扎實軟件基礎的李正搞過GPS,做過兒童智能手表,2016年開始投入其全部身家做智能機器人,如今更是研發出雙足機器人,李正的每一步都不是因循守舊,而是以創新的意識去創業,出奇制勝,實現“彎道超車”。 與李正同樣享受創業的快感的,還是譽家裝飾的創始人謝宇兵?!拔覐男∽鍪虑榫褪怯斜ж摰模艺J為只有創業才有更大的空間,敢于挑戰不服輸,越折騰越幸運?!睆牟筷犕宋橐院?,謝宇兵做過餐飲配套,后來進入家裝行業,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許多年,他以產品思維做裝修,堅持全案定制整裝全流程、高標準服務,在他看來,“家裝公司要重點比拼的不是價格,而是解決用戶痛點的能力?!睂χx宇兵來說,客戶的口碑和贊賞就是最大的褒獎。
從小喜歡拆裝各種設備的潘昊,2007年從重慶大學電子專業畢業后,進入到了英特爾制造部門擔任產品工程師,2008年7月,他從北京南下深圳,創立了矽遞科技,3年后,他成立了深圳第一家創客民間組織——柴火創客空間。對于深圳,潘昊從不掩飾對它的熱愛,“我今天的事業也好,今天的路徑(也好),是因為深圳而成就起來的,所以深圳我覺得對于一個Maker而言,它是獨一無二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迸c潘昊的觀點不謀而合,2013年來深的以色列籍猶太家庭教育創業者Raphael·Genis也認為:“只要你來到深圳,你有想法,你有idea,哪怕你沒有資源,也一定可以做到,靠你的奮斗,你的努力?!?/p>
平凡鑄就偉大
對于一座城市的人來說,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平凡的,但是他們用自己的堅守、拼搏、奉獻、付出……傳遞著真善美,讓我們這個城市更加溫暖,前行更有力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正是他們的平凡,鑄就了這座城市的偉大。
深圳家裝家居行業協會會長李曉鋒,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跨界者,他在媒體工作了很長時間,電視、報紙、網媒都干過,后來又做過金融,直到最后成為深圳家裝家居行業協會會長。他舉辦行業技能競賽,尋找全城最能“裝”的人,把一些新思想、新觀念導入家裝家居這個傳統行業,干得風生水起。他最樸素的愿望就是希望帶給這個行業的從業者以“尊嚴”,讓他們用匠心、用品質贏得市場的尊重。在他看來,“所有的牛逼背后都是苦逼,回顧25年來這么多崗位,其實背后的辛苦說實話只有我自己清楚。但是辛苦過后,回過頭來,我覺得還是值得的?!?/p>
中興網信5G應用產業研究院院長孫文,對5G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喜歡學習,也喜歡分享,“我認為把自己學到的一些東西分享出去,本身一個是能夠惠及更多的人,另外一個方面其實對于自己個人的這樣的一個提升也本身是很有利的,我愿意去花時間去做這個事?!迸c孫文的“分享”呼應,深圳雅楓國際酒店董事總經理蘇銳釗注重的是“回饋”。他上世紀80年代從老家潮州來深圳上大學,始終難忘剛到深圳時見到的那種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他的成功離不開深圳,而他也總想通過做公益的方式來回饋這片土地。在他看來,“只要我們每個人能夠行動起來,我相信人與人之間,整個社會一定能夠和諧的發展。所以我覺得公益這個事情一定會繼續堅持做下去。”
深圳經濟的高速發展,也帶來了環境方面的欠賬。中電建生態環境集團的劉任遠是參加過三峽工程建設的建設者,來到深圳后,在水務局當過公務員,現在則加入中電建,投身治污攻堅一線,“5+2”、“白+黑”,干得不亦樂乎,同時也給自己的人生找準了新的定位?!拔曳浅O矚g深圳這座城市,作為一個水環境治理者,我能夠為深圳的城市發展也好,城市美化也好,做出自己的貢獻,我非常榮幸,感到很自豪?!迸c劉任遠的專注一樣。華大基因常務副總裁杜玉濤,華大內部都叫她杜老師。自2007年跟隨華大來到深圳,杜老師一直忙科研,忙工作,所以,她對深圳的喜歡也是逐漸加深的,在經過十幾年的相處之后,她覺得“深圳是一個既適合做工作、做事業,又適合生活的地方,深圳算是第二故鄉?!币驗榻衲暌咔榈脑?,杜老師就更忙了,創作團隊對她的拍攝幾乎都是斷斷續續,插空進行的,在杜老師的身上,總是透著科學家的冷靜和理性,她說,基因科技造福人類是華大一直以來的愿景和從沒改變的初心,她未來的日子一定會用終生的努力去為之奮斗。
40年,2000萬人的遷徙,共同書寫了一座城市的傳奇!創作團隊始終有這樣的感覺,《城與人》的拍攝過程,就是“讀人”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常常會被感動,常常會覺得和這樣一群深圳人并肩前行的感覺,真好!
偉大的時代是由千千萬萬的建設者造就的,特區深圳是由一群具有創造精神、奮斗精神、夢想精神的人建設而成的。我們要做的,是把“來自五湖四海的深圳人的夢想”和“用行動實現夢想的深圳人”作為紀錄片創作的主要內容,從“城與人”關系的角度打開小切口,講好從全國乃至世界移居到深圳的深圳移民的故事,塑造一系列鮮活的、對信念堅持、對美好向往,有行動力、有想象力、有創造力的深圳移民群像,傳遞“來了就是深圳人”、“千千萬萬普通深圳人最偉大”、“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等價值觀念,從而讓中國乃至世界更多人了解這座城市的歷史與榮光,鼓舞更多有識之士聚集深圳、熱愛深圳、扎根深圳,提升深圳的家園感和歸屬感。
這是一次真正意義的“中國意愿,深圳表達”,也是一次深圳正能量的酣暢淋漓的釋放,但更重要的是,這是通過影像符碼推動城市精神構建,彰顯城市魅力,輸出城市價值觀,將城市的影響力和文化擴張力結合起來提升城市軟實力的一次有益嘗試。
“深圳是夢開始的地方,也是夢實現的地方?!被厥咨钲诮洕貐^建立40年,最深刻的變化在于人;眺望新時代的新征程,最強大的動力還將源于人。記錄這些可愛的深圳人,講述各種各樣的深圳故事,《城與人》第二季不會是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