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代傳人李子興和歐陽粵強在湖山小學教拳。
綽號“大刀歐陽”的歐陽粵強擅使長刀,曾在2012年榮獲第10屆香港國際武術節刀術第四名。
黃飛鴻、方世玉、梁贊、葉問、李小龍,高手輩出,嶺南武術,源遠流長。那么,真實的南拳到底是怎么樣的,又是如何傳承下來的?
惠州李家拳是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相傳為惠州米地村村民李義所創,有260多年的歷史了,是嶺南五大名拳之一,海內外弟子近10萬人。李家拳拳路氣勢磅礴,剛柔相濟。著重修文德、尚武功,強調德技雙修,強身健體,不爭強好勝,目前已進入了惠州16家學校,供同學們練習。
南北兼修,李家拳“跑起來打”
嶺東雄郡,向來尚武。據《惠州府志》記載,惠州自古重德尚武,歷史上武舉人的數量就比文舉人多,惠州李家拳就誕生在這樣一種文化氛圍當中。
《惠州市志》《廣東武術史》等記載,惠州李家拳創立于清乾隆年間,創始人名叫李義,是歸善縣鵝埔角河南岸火地村人,也就是現在的惠城區河南岸街道湖山村委米地村民小組。
惠州李家拳集南派功夫之扎實硬朗與北派功夫之快捷利落的特點,拳路氣勢磅礴,剛柔相濟。內容主要有單練、對練和集體項目三大類?!叭跛骑L鶴上翠竹,強如猛虎下山林?!痹诶罴胰谄叽鷤魅死钭优d看來,李家拳是“跑起來打”。最大的特點是靈活,幾乎每個動作腰部都要用力。廣東五大名拳中,莫家拳更擅腿法,而洪拳拳勢威猛,大開大合。與之相比,李家拳以南派為基本功,動作上又融合了北方的腿技,有著獨特的單肩側身,在臨敵時虛步多,常用一只腳站立,另一只腳尋機踏步,靈活多變。
李家拳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歐陽粵強介紹,傳統武術多有“大架”“小架”之分,大架指好看的套路,賣藝表演時可以使用,也可以教給很多人;而小架則是實戰技能,是一門武術的精華,攻擊力強,但觀賞性一般,師傅會關起門來教弟子。
“像李家拳里最高級、最有效的小架拳法五行散手拳,目前已經很少人會了?!睔W陽粵強介紹,現在學習李家拳的人里已沒多少人懂大架,懂小架的更少?!罢嬲龑崙鹫惺蕉际巧⑹郑齼烧芯徒Y束戰斗,絕不像電視、電影里一打就是好幾分鐘。”
已傳八代,一村出幾十位武教頭
米地村民農時耕種,閑時習武。李家拳傳人也在惠州、東莞、廣州、佛山等地設館,使李家拳逐步向外發展。清同治年間,李家拳第三代傳人李國輝開始在香港和新加坡設拳館,使得李家拳發展壯大,也使得李家拳成為一代名拳。
“功夫了得人人知,學功夫就到李家拳?!边@是上世紀90年代前流行于惠州本地武術界的一句話。
據《惠州市志》記載,1975年,李家拳第五代傳人李帶代表惠陽武術隊參加廣東武術比賽,獲一等獎。1988年,李家拳第六代傳人之一嚴景山在惠城區燈光球場設立惠州市李家拳武術館,并任館長,開門授徒。后來燈光球場拆建,李家拳武館于1990年被迫停辦,訓練器材全部流失。從此,李家拳走向低谷,面臨失傳的邊緣。
2003年,李家拳第六代傳人之一李振中從香港還鄉,出資帶領李家拳弟子在米地村重新開館,使得該村具有200多年的武術文化再一次傳遞下去。如今,李家拳已傳到了第八代?!鞍ㄎ业膸熜值堋⒚椎卮迥壳坝腥氖嗽谕饷娼倘?。”歐陽粵強說,李家拳目前在國內外均有傳承。
進校教拳,培養傳承人
從2010年底開始,李家拳走進了惠城區河南岸街道轄區的6所學校。米地所在的湖山小學就是其中一所,該校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學習李家拳套路。該校還把拳術傳授與體育課相結合,同學們在課余做由李家拳套路動作編成的廣播體操。
10年來,李家拳第七代傳人的李子興和歐陽粵強先后在湖山小學、冰塘小學、河南岸中心小學等多所中小學校教拳,教了數千名中小學生。
2016年6月,惠州李家拳武術館在市區橋東水東街開館,李家拳面向社會招生。傳承人逐漸將過去一對一的教授模式轉為培訓班、訓練班的形式,讓更多喜歡李家拳的人能拜師習武。
惠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袁學歡介紹,目前,惠州共有數萬人在學習李家拳,如果再加上那些在學校和暑期公益培訓班學習過基礎的中小學生、愛好者,整個惠州學過李家拳的人接近六位數,“這是非常龐大的數字。”
知多D
惠州李家拳集南派功夫之扎實硬朗與北派功夫之快捷利落的特點,拳路氣勢磅礴,剛柔相濟。拳術特點主要表現為以單肩側身、虛步、吊腳為主,講究攻防、活動線路廣闊、拳法剛勁,掌法多變,注重橋法、多跳躍、擅腿法,動作活潑矯健,以靈活多變著稱。
采寫:南都記者 歐陽云蔚 彭沁玲 黎秀敏
攝影:南都記者 歐陽云蔚 鄧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