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白鶴洞街,荔灣區17個總投資達427億元的重大項目集中動工。這里曾是廣州疫情防控攻堅戰的主戰場,也是打贏疫情防控殲滅戰的決勝點。
經過一場艱苦戰斗,廣州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城市恢復活力,發展回歸常態,生活重回日常。
5月21日,廣州發生首例由德爾塔變異毒株引發的本土疫情。疫情來勢洶洶,形勢嚴峻復雜,一場疫情防控硬仗迅速打響。
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廣東工作組和省委、省政府關心指導下,廣州把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決落實“快、嚴、實”硬措施,眾志成城、萬眾一心,以超常規舉措全力遏制疫情擴散蔓延,不斷推動防控形勢持續向好。
6月19日起,新增本土確診病例連續清零。隨后,芳村解封,危重癥、重癥患者全部清零,在院感染者實現清零……廣州步步為營,陸續取得階段性勝利,在兩個潛伏期內有效遏制了疫情傳播。
成果來之不易。這是國內城市與德爾塔變異毒株的首次“正面交鋒”,是廣州城市治理效能的集中大考,也是一次全民參與的家園守護行動。
在驚心動魄的抗疫硬仗背后,是一個“硬核”與溫情、樂觀與奮進的韌勁廣州。
全城賽跑 全民守護
傳播力最強、傳播速度最快、病毒載量高……這一次,廣州面對的是在全球目前所發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中,最為強勁的“對手”之一。作為一座超大城市和綜合交通樞紐,廣州面臨的挑戰擺在眼前:管理服務人口超過2200萬、流動人口超過1000萬,人流、物流的互聯互通水平高。疫情之下,每天全國入境人員,廣東占了90%,而其中絕大部分在廣州。
“若沒采取有效措施,根據模型預測,廣州會有730萬人感染?!?月2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表示。
廣州必須比以往跑得再前一點、跑得再快一些,才能及時阻斷病毒傳播途徑、切斷感染鏈條。
疫情發生后,廣州迅速完善疫情防控體系,堅持絕不松動、絕不手軟,提級指揮迅速進入戰時狀態,爭分奪秒與病魔賽跑,筑牢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
分級分類防控、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等超大城市社會治理體系快速啟動,在實踐中接受檢驗。社區管控防線、隔離酒店防線、醫療救治防線、基層工作力量防線共“四道防線”迅速建立。
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關鍵防線。黨建引領下,每一個村社都是一個微型“戰場”。
一支支“鐵軍”駐扎基層一線。廣州組建10支駐街工作隊進駐疫情最嚴重的9條街道,各部門共組建超900支黨員突擊隊,先后共派出8.4萬多人次支援疫情防控。
用最短的時間動員最大的力量。首創社區防控“三人小組”再次站到最前線?;鶎狱h組織領導的“令行禁止、有呼必應”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充分發揮堡壘作用,凝聚起共同守護美好家園的強大合力。
四面八方的力量匯聚而來?!拔铱梢?,通宵也可以!”志愿者招募群里,一條條接力報名消息,讓無數網友動容。在特殊的高考考場里,特別的“點對點”暖心守護感動全城。87歲高齡的阿伯堅持穿上“紅馬甲”,高考考生第二天就出現在防疫一線。
無數平凡的英雄挺身而出,無數的普通人默默奉獻。疫情之下,每一個“我”和“你”都在奮斗。
“天使白”日夜檢測、“警察藍”通宵值守、“志愿紅”往返奔走,各行各業在烈日下、暴雨中堅守崗位,不舍晝夜,共同畫出一道美麗的“抗疫彩虹”。
一個個廣州人的奮斗,凝聚成眾志成城的廣州力量。一幕幕暖心的瞬間,匯聚成萬眾一心的廣州溫度。
尊重科學 科技抗疫
“我宣布,‘獵鷹號’氣膜實驗室休艙。”6月30日,鐘南山一聲令下,廣州體育館內的六組氣膜艙全部關燈。這個實驗室,在一個月內累計完成超1200萬人次的核酸篩查。
這個不尋常的夏天,廣州創下一項全球新紀錄:在短時間內完成了迄今全球城市最大規模的核酸檢測。據統計,5月21日至7月8日,廣州全市累計開展核酸檢測六輪共5780萬人次。
一座超大城市的超常規舉措,是對一座城市的統籌協調、組織動員、醫療實力、市民素質的一次全面考驗。
全市50048名醫務人員白衣為甲、日夜值守,開展“多輪滾動”全員核酸篩查。高溫中渾身濕透的背影,“從河里撈起來”的醫生,被汗水浸泡得又白又皺的雙手,是這個夏天的“最美瞬間”。1800多萬廣州人有序參與,“廣式排隊”“廣式樂觀”頻頻刷屏,成為廣州精神的深刻印記。
這是廣州發現傳播源、斬斷傳播鏈的“必殺技”,也是廣州尊重科學、科技抗疫的一個縮影。
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面對未知的病毒,廣州堅持尊重科學、尊重規律,將遵循科學規律貫穿到決策指揮、病患治療、技術攻關、社會治理各方面全過程,爭分奪秒搶在病毒前面建立防火墻。
依托廣州國家實驗室,深入研究分析德爾塔變異毒株傳播特點規律,助力防控策略制定、藥品試劑研發、毒株基因測序、創新“四同步”策略,快速落實流調溯源、核酸篩查、就地管控、轉運隔離,實現了有的放矢、以快打快。
科技企業開足馬力,釋放出廣州硬核的科技實力。
金域醫學在廣州核酸檢測能力達到52萬管/天,單機構日檢測能力和累計檢測量居全球首位。采用“大型檢測基地+移動檢測點”高效檢測模式,“獵鷹號”氣膜實驗室實現日檢能力520萬人份。試驗運用萬孚“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快檢手段進一步豐富。文遠、小馬、億航等廣州企業派出的無人駕駛車輛和無人機,在封閉、封控區域內送餐送藥打通物資運送最后一百米。
科學治理快速啟動,形成疫情防控廣州經驗。
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對密接、次密接人員第一時間落實賦紅碼、集中隔離等措施。在全國首創“黃碼”制度,對重點區域、重點場所風險人員實行賦黃碼+核酸的“三天兩檢”制度,引導風險人群盡快完成核酸檢測。大規模核酸檢測疊加“黃碼”制度的應用,為廣州織起一張“疏而不漏”的嚴密防疫網,精準鎖定重點人群。
最終戰勝疫情,關鍵靠科技??萍紤鹨弑澈螅且蛔蟪鞘械慕洕鐣l展基礎、完備的產業體系、雄厚的科技實力、豐富的醫療資源和現代化的治理效能。
慎終如始 集成治理
目前,備受關注的廣州國際健康驛站建設緊張有序推進。9月投用后,這里將成為廣州“外防輸入”的一道新防線。
白云國際機場停機坪上,入境客機依次降落。所有入境人員都將接受全流程閉環接機轉運、集中隔離管理。從“艙門”到“房門”,從國門到家門,廣州奮力把好每一道關口。
面對常態化疫情防控,廣州堅持強化外防輸入防控體系,航空、陸路、水運口岸防控及“人、物”同防抓細抓實,進一步建立健全全流程全封閉外防輸入管理系統,強化全鏈條外防輸入防線。
盡管本土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但疫情尚未結束。廣州堅持慎終如始、善作善成,進一步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內防反彈、外防輸入,堅決鞏固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堅持提級指揮、精準分級分類防控、全力救治患者、快速全員核酸篩查、統籌抓好防輸入防擴散防外溢、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令行禁止、有呼必應”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等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將進一步強化,推動疫情防控從“應急式治理”向“集成式治理”躍升。
堅持問題導向,深入查擺閉環管理、流調溯源、人員轉運、隔離場所管理、院感防控、哨點監測、社區防控、物資供應保障、訴求回應與處置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短板,汲取教訓、舉一反三,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逐條逐項整改到位
6月底,廣州啟動各級公共衛生委員會建設。目前已在市、區、鎮(街)設立公共衛生委員會,村(社區)公共衛生委員會將在7月31日前設立。一個多層次、全覆蓋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防護網即將全面建成。
如今,廣州正以堅定的信心和決心,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近期,廣州密集推出“紓困9條”“雙統籌46條”,最大程度上減輕疫情對經濟增長造成的損失,力促供需兩端齊頭并進,改革發展共同發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不麻痹、不懈怠、不松勁,是廣州的韌勁和擔當。
南方日報記者 黃舒旻 李鵬程 周甫琦
統籌 馮艷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