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藥店作為疫情防控“前哨站”,疫情防控措施是否落實?近段時間,清遠市市場監管部門對全市零售藥店進行全覆蓋檢查,并通過廣東省“智慧藥監”系統進行監控,發現清遠4家藥店違規向“非綠碼”人員售藥,另有21家零售藥店存在疫情防控措施落實不到位的情況,該25家藥店均被要求停業整頓。
隨后,清遠日報記者也兵分多路對市區各大藥店進行走訪,在疫情防控新形勢下,不少藥店近日開始加強防控力度,進門“三查驗”,門店每天消毒等措施均成為開門營業標配。
清遠市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違規向“非綠碼”人員售藥的藥店中,有2家藥店已經落實整改重新開業,其他藥店仍處于停業整頓中,待執法人員進行復查達標后才可繼續開業。
查處:
清遠全市25家零售藥店停業整頓
清遠轄區內現有零售藥店1527家,連鎖藥店總部10家,零售藥店連鎖門店651家,單體零售藥店876家。近段時間,清遠市市場監管局對全市1500多家零售藥店進行全覆蓋檢查,并約談轄區內全部藥品零售連鎖企業,以查促改,以強有力的措施加強掃碼測溫入店管理,做好發熱病人監測和報告工作,落實購買感冒退熱類藥品人員信息登記報告制度,發揮其前沿“哨點”作用。
此外,近期省藥監局對“智慧藥監”系統不斷進行升級完善,新增“非綠碼人員購藥攔截和查詢”。新功能開通后,市市場監管局每天安排人員登錄系統查詢,將涉嫌存在違規向“非綠碼”人員售藥線索通報相關縣(市、區)局核查處置。
截至目前,市、縣兩級市場監管局對清遠關愛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清城區朝陽花苑店、清遠市清城區秋群藥店、廣東順荌醫藥有限公司第二分店、英德市匯星大藥房4家違規向“非綠碼”人員售藥,21家因未落實好掃碼、測溫、戴口罩和購藥登記報告等防控措施的零售藥店,責令其停業整頓。
走訪:
戴口罩、測體溫、出示粵康碼成購藥“三件套”
8月5日以來,清遠日報記者兵分多路對市區各大零售藥店進行走訪,發現清遠各大藥店均落實了疫情防控措施,戴口罩、測體溫、出示粵康碼成為進藥店買藥“三件套”。
暗訪零售藥店包括大參林藥房、陽光大藥房、百姓大藥房、海參堂大藥房、關愛大藥房等。位于清城區升平街的海參堂大藥房,門前設置了喇叭擴聲器,提示進店前的顧客要佩戴好口罩、出示粵康碼并配合體溫測量,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在清城區連江路金沙商務大廈6號的大參林藥房,消費者進入藥房時,工作人員同樣會提醒戴口罩、測量體溫和出示粵康碼。
受訪藥店的工作人員均表示,藥店每天都會進行消毒,店內配有酒精、洗手液供顧客購藥期間免費使用。位于匯江花園附近的關愛大藥房,忘記戴口罩的顧客還可以免費向藥店領取口罩。
記者走訪發現,各大藥店對于對購買退燒、止咳類藥物的人員均會謹慎處理,首先進行實名登記,并且上傳到藥店系統,如有不配合實名登記工作的消費者,藥房會拒絕售賣藥物。藥店會進一步測量體溫,對于體溫在37.3攝氏度或以上的顧客,不予以出售此類藥物,并建議他們盡快前往醫院就診。如遇紅碼、黃碼的顧客,藥店將不予入店并上報三人小組。
部門:
37種藥實名購買并登記上傳信息
清遠市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局將持續加強對全市零售藥店的監督檢查,督促其落實購藥信息登記報告制度等疫情防控措施,對未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藥店堅決停業整頓,杜絕零售藥店銷售藥品給“非綠碼”人員事件的發生。
該局也再次提醒廣大零售藥店要繼續落實疫情防控措施,落實顧客進店戴口罩、測體溫、掃健康碼,37種藥實名購買,并登記上傳信息。如發現非綠碼的顧客,要登記信息、迅速報告疫情防控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
清遠市市場監管局同時提醒市民,為了您和他人安全,進入零售藥店購藥要自覺配合執行藥店的日常疫情防控措施,如佩戴好口罩、出示健康碼、配合測量體溫等;購買《疫情期間需實名登記藥品目錄》內的藥品時,要如實報告相關情況,提供本人及患者真實的身份證號碼及電話號碼、是否本人使用、14天內是否到過境外或中高風險地區等情況。為避免延誤病情,帶來不必要的疫情傳播風險,請不要為中高風險地區的親友代購《疫情期間需實名登記藥品目錄》藥品。如有發熱情況,請盡快到附近發熱門診就醫。
(作者單位:朱文華:清遠日報社;曹歷:清遠市市場監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