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廣東新聞1月9日電 (王堅 龍鎮江)在廣州黃埔開放大道石化路段現場,隨著頂管機的啟動,中國中鐵“黃埔開放大道電力隧道頂管工程”于日前正式開頂。
據介紹,中國中鐵黃埔開放大道項目電力隧道位于廣州黃埔,電力管廊工程分為石化路段及姬火路段,管廊總長度為1845米。其中管廊明挖1430米,頂管段415m,單節管節長2.5m,為目前黃埔區管廊工程中采用頂管法施工最長的電力隧道管廊工程。
為避免用傳統施工方法對居民和城市交通帶來的影響,中國中鐵黃埔開發大道項目部經過研究和工藝升級,最終決定采用頂管施工法——類似微型“盾構機”在地下“悄悄作業”,挖出空間后再用頂推機將預制好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管廊頂推到位。路面破壞較小、也無需拆遷和管網遷改。
頂管式施工類似于地鐵的區間施工。頂管機先用機頭刀片將土刮出,通過傳送履帶將土方運輸至工作井,應用龍門吊運出土方。機頭安裝的智能化傳感器,能適應各種不同地質結構情況。
記者了解到,此次開頂的黃埔開放大道地質極為復雜,穿越的地層為強風化巖和部分粉質粘土夾砂層,含水率高。頂力大了,土質容易固結;頂力不足容易發生噴水噴砂事故。
中國中鐵技術人員量身定制的平衡式圓形頂管機,通過機頭上的、傳感器,可實時掌握水土壓力,并隨時調整頂力、速度和出土量,確保頂管機在地下安全穿行。
該技術人員表示,在城市建設中,通常新建地下管廊,需要打圍檔、啟動挖掘機,不僅影響道路交通和居民生活,還面臨拆遷的壓力,而這種方法既能減少對路面的破壞,又能保證施工質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