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廣東“跑步”進入強制生活垃圾分類時代。最近垃圾分類一直被群眾所熱議。這個話題也引起了前來參加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的代表們的高度關注,他們有的還專門帶來了相關建議,準備在大會上提出。不少代表支招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構建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完整鏈條,動員全社會廣泛參與,推動全社會形成垃圾分類新時尚。
垃圾混投仍較普遍?
建議設小區垃圾分類督導員
去年,廣州等地大力推行“樓道撤桶”,實行分類、定點定時投放。不少市民對新的投放方式不適應,混裝混投的現象也比較普遍。對此,代表們建議,要把垃圾分類理念融入學校教育,并通過加強督導指引,提高居民垃圾分類的意識和能力。
“垃圾分類要從娃娃抓起。”省人大代表、廣州市越秀區圖書館流通部職工馬茵建議,應該將垃圾分類理念融入教育中,以學生影響家庭,家庭影響社會,建議將環境教育與環境普法結合起來,確定每年的“資源再循環推進月”,限制使用塑料袋及塑料類免洗餐具,盡量避免生活垃圾源的產生。
“每個小區都要設置垃圾分類督導員?!笔∪舜蟠怼⑸钲谑新搫摽萍紙@黨委副書記王海建議,要加強對垃圾分類的督導,通過發揮各街道、社區黨員的模范作用,廣泛在機關、單位、社區等選拔垃圾分類指引志愿者,帶頭上門宣傳、督導垃圾分類,讓居民真正意識到重要性,增強做好垃圾分類的自覺性。
“倡導鼓勵固然要加強,也要有相應的處罰措施,形成倒逼機制?!笔∪舜蟠?、汕尾市海豐縣附城鎮新山村黨總支書記呂湖泳建議,將垃圾分類納入社會誠信體系,采用信用積分獎勵的制度來激勵、監督居民做好垃圾分類。
回收利用率不高?
建議培育垃圾回收利用市場
“我把垃圾分好類,但是垃圾車一股腦給收走了,豈不是作了無用功?”一些市民表示不理解。針對老百姓反映的垃圾回收利用率不高的問題,不少代表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并提出解決方案。
目前廚余垃圾的收集處理率還較低,省人大代表、深圳市寶安區城市管理局市容環境綜合管理服務中心養護工陳瓊認為,解決之道在于要提升垃圾收運處理全過程管理水平,構建便于回收利用的源頭減量責任體系,要廣泛倡導在餐桌源頭減量,指引居民養成廚余垃圾瀝干后再投放的自覺,從源頭保障垃圾利用率。
“與其他垃圾相比,可回收物質更具市場化的性質。”省人大代表、珠海市環境保護監測站生態文明研究部部長蘇志鋒說,建議完善支持垃圾回收利用相關企業發展的政策,培育垃圾回收利用市場,支持企業做強做大。
對于蘇志鋒的觀點,省人大代表、中廣核陸豐核電有限公司人力資源主任萬軍表示贊同,認為可以導入市場運作機制。他舉例說,比如可以調節相關稅費,將后期處理費用納入商品市場定價,再通過財政補貼給回收處理機構。
南方日報記者 姚瑤 王聰 卞德龍 郭悅 黃舒旻 梁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