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節水型社會建設哪縣強?記者14日從廣東省水利廳獲悉,2019年度廣東省節水型社會示范縣(市、區)名單近日正式公布,共有7個地市的10個縣(市、區)入選,分別是:廣州市番禺區,深圳市南山區、福田區,珠海市斗門區、金灣區,惠州市龍門縣,東莞市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山市東區、西區,江門臺山市。這也是我省首批節水型社會示范縣(市、區)。
入選的縣(市、區)需符合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標準,包括嚴格用水定額管理、全面實施計劃用水管理、提高計量監控水平、加快理順水價機制等9大方面。
當中包含不少具體指標,如:建成重點用水行業節水企業數量占重點用水行業企業總數的比例達到40%以上;建成公共機構節水型單位數量占公共機構總數的比例達到50%以上;建成節水型居民小區數量占居民小區總數的比例達到15%以上??h(區)全面推動公共場所、居民家庭使用生活節水器具,其中公共場所和2015年后新建小區居民家庭全部采用節水器具。
《國家節水行動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全省完成達標建設工作的縣級行政區數量應不少于25個。其中,珠三角地區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江門、肇慶等地市要有各2個以上縣(區)級行政區完成,東莞、中山各2個以上鎮級行政區完成。
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省將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納入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強化對政府責任考核。實施三年一復驗,一經核實達不到標準要求的,取消節水型社會稱號,限期整改。
■部分示范縣(市、區)亮點
深圳市南山區:將節水技術改造納入企業技術進步、清潔生產資助扶持范圍,實現節水與技術創新、減排相結合;建立節水產品市場準入制度,通過政府采購目錄引導全社會使用節水型工藝、產品。萬元GDP用水量4.04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1.01立方米,在全國范圍內均屬于領先水平。
江門臺山市:結合區域農業用水占比多的特點,一方面加快農田灌溉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加快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和農業水權制度建設,建立農業用水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既保障了農田灌溉用水,又使農民得到了實惠。
中山市西區、東區:高度重視節水宣傳教育,將節水納入基礎教育,在全區中小學、幼兒園廣泛開展節水型校園建設活動,完善學校用水設施、加強校園節水文化建設,強化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累計建成26所節水型學校。
南方日報記者 謝慶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