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6日,廣州市粵港澳大灣區(南沙)改革創新研究院發布《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改革創新報告(2020)》(下稱“藍皮書”)。
藍皮書指出,2019年大灣區經濟實現平穩增長,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4%,投資、消費、外貿、地產、金融形勢整體穩健。展望2020年,預計新冠肺炎疫情對大灣區全年GDP的負面影響約在0.5—1個百分點,外貿進出口整體將以回升為主。
藍皮書顯示,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2019年整體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62萬億元;人均GDP已達16.15萬元,但僅香港、澳門、深圳、珠海四市高于此平均線。
“大灣區經濟增速較2018年整體放緩,香港與澳門出現衰退?;浘攀性诖鬄硡^中的經濟作用越發明顯,但各市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敝袊裆y行研究院院長黃劍輝代表該藍皮書主報告聯合課題組介紹,2019年粵九市在大灣區各城市經濟總量占比為75%,其中廣州和深圳共占43%。
投資是大灣區經濟增長重要拉動力,藍皮書顯示,2019年粵九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3%,連續5年保持10%以上高增速。從消費來看,粵九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合計約3萬億元,占全國的比重達到7.3%,已成為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粵九市進出口貿易增速高于全國整體水平,占據廣東省95%以上的外貿份額,港澳發揮著促進向外發展、加強對內融合的作用。
展望2020年,藍皮書認為大灣區仍將面臨多重機遇與挑戰,因此建議,大灣區在未來發展中要著重促進各市發揮特色,進一步推進大灣區向“極點帶動”“軸帶支撐”的區域布局方向發展。疫情結束后可加大基建投資逆周期調節力度,加快構建海、陸、空國際大通道,完善基礎設施網絡支撐,并推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協同發展,探索金融互聯互通與開放創新,共建國際金融樞紐。同時,以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三大自貿片區為支點深化粵港澳經貿合作,攜手開拓國際市場,引領新一輪對外開放。
南方日報記者 周甫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