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體育公園是完善基本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的重要一環,建設社區體育公園也是一項民生實事。8月13日,佛山市加快社區體育公園建設工作會議召開,佛山市副市長許國帶隊走進南海中心城區桂城街道的三大公園實地考察。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日前,南海桂城發布《桂城街道社區體育公園建設三年發展規劃實施方案(2020—2022年)》,提出未來三年將投入專項資金11.62億元,建成不少于150個社區體育公園,著力打造打造“15分鐘體育休閑生活圈”。
根據《方案》,未來三年,桂城將投入專項資金11.62億元,新建提升、改造完善不少于150個社區體育公園,全面提高全街道體育資源利用率。
具體來說,將建成的150個社區體育公園中,新建類共有28個,提升類46個,完善類57個,配建類19個,預計可增加體育用地面積2990畝,并推動各類公益體育場館實現80%惠民開放,最大限度滿足居民群眾多元化的體育健身需求。
為大力推進社區體育公園建設工作,桂城將以“六個一”工程為抓手,即新建一批社區體育公園、提升一批社區體育公園、完善一批社區體育公園、配建一批社區體育公園、開放一批公益體育場館、建立一套動態管理體系。
其中,最值得市民期待的是即將新建的一批社區體育公園。桂城將計劃在市政綠地公園原有基礎上,探索“公園+體育”的群眾健身新模式,因地制宜增配公共體育場地設施,提升建設一批特色社區體育公園,既保留其休閑游憩功能,又賦予其體育運動場所的新“使命”。
而為了加快完善、配建一批社區體育公園,桂城將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整體規劃,利用各社區、經濟社原有的體育運動場所、口袋公園、村居公園,提升體育健身設施配置檔次和智能化水平;同時,桂城將充分調動社會資本的力量,利用新建住宅項目配套建設的開放公園、體育場地設施,打造一批與住宅小區品質相融合的社區體育公園,鼓勵建設各具特色的社區體育公園。
新建、提升、完善、配建一批社區體育公園,目的是為了讓居民群眾能更便捷地使用公共體育設施。為此,在“六個一”工程中,桂城將有針對性地開放一批公益體育場館,通過制定完善體育場館公益開放惠民政策,引導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民營機構、社會組織等一批有條件的體育場館設施,先行試點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推廣便民、惠民、全民健身體育理念。
具備開放條件的社區體育公園將如何實現高效管理?桂城提出,將通過完善社區體育公園管理運營機制,明晰部門管理職責和運營準則;搭建社區體育公園“云系統”,建立一套智能化動態管理體系。
按照計劃,桂城將摸底掌握全街道社區體育公園、公共體育場館設施資源,聘請專業團隊搭建線上平臺,做到統一登記、統一管理、統一維護,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社區體育公園、公共體育場館設施的管理運營。
南方日報記者 李欣
通訊員 陳志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