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廣州國際創新節進入第二天。以“新基建賦能數字經濟”為主題,為期三天時間內,一系列論壇、創新創業比賽等密集舉辦,為科技創新與國際交流搭建新平臺,擁抱新機遇。在國際創新節上,聚焦深化國際合作、聚力科技創新,大咖論“新”,平臺“履”新,合作“煥”新。當下,立足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廣州正以科技創新夯實發展根基。
擁抱新機遇,高質量發展再出發,是創新發展的天河答案:從物理載體到合作空間,從創新要素國際交流的不斷深化到新業態、新領域的持續拓展;政策與需求共鳴,產業布局與企業發展共振,第五年,國際科技創新迎來嶄新的出發點。
大咖論“新”:35場主題論壇共議數字經濟
“5G將影響現代和未來?!睆V州國際創新節榮譽主席、以色列“科技創業之父”尤西?瓦爾迪博士在視頻致辭中提到,5G將縮短延遲,這也將帶來人工智能、大數據使用、物聯網、醫藥、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新應用。
在創新節,圍繞“新基建賦能數字經濟”主題,集中呈現35場主題分享和演講。來自烏克蘭國家科學院、新加坡企業發展局、英特爾、中國科學院、華南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國際國內知名機構的行業大咖,帶來引領國際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潮流的新思想、新觀點。
論壇上,新基建、智慧城市建設、數字經濟等話題成為嘉賓熱議的焦點?!靶禄▽橹袊男陆洕鷷r代提供數字引擎,以連接和流動性創造新價值?!痹诒本┼]電大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李昕看來,在互聯網+的基礎上,新基建將過去相互之間隔離的行業連接起來,納入到一個統一的網絡,以“破冰”的形式產生增值效應。
“人才、資本、技術、市場的緊密結合是創新的核心。疫情給國際交流與科技創新帶來挑戰,我們更應做好引進來、走出去的服務。從合作出發,立足于自主研發,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最大效能發揮高層次人才的作用?!睆V州國際交流合作中心顧問范群表示。
平臺“履”新:國際交流合作再深化
在創新節上,籌建近兩年時間的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在開幕式上正式開業,廣州國際交流合作中心揭牌?!耙换匾恢行摹钡膹V州兩大國際創新創業平臺正式啟用,搭橋聯動促國際科技創新、成果轉化。
國際友人洽談合作,國際化機構入駐……創新節期間,位于天河基地四樓的廣州國際交流合作中心人氣頗旺。
“國合中心將致力于加強各領域和多維度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國和廣州機構和企業‘走出去’,助力提升廣州國際化水平、創新力和吸引力?!狈度罕硎?,該中心將建設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國際投資貿易促進中心、國際項目信息中心,積極助力境外機構、企業、人才“引進來”,服務廣州本土機構和企業“走出去”。
據悉,國合中心是廣州市旨在加強和深化與境外機構在經濟、商貿、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領域交流與合作的平臺,主要吸引境外知名國際組織、全球知名城市、境外工商協會、國際科研機構、世界著名高校、國際合作專業服務機構以及對廣州城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有重要推動作用的企業或項目入駐。
記者了解到,國合中心采取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為境外機構和企業在中國和廣州進行投資貿易、技術轉移、項目孵化等提供支持和服務,對入駐機構采取“免三減二”的場地租金優惠政策,協助辦理注冊、年審等手續,為入駐機構進行投資貿易、技術轉移、項目孵化、文化交流等提供合作平臺。
合作“煥”新:政府高校院所“牽手”促科技成果轉化
搭建新平臺,鏈接新機遇。在國際創新節開幕式上,天河區政府還與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華南師范大學、中科院廣州能源所、廣東省農科院等六家高校和科研機構分別簽訂《科技成果轉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搭建科技成果轉化供需對接機制、推動科技成果在天河轉化與產業化、深化產教融合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政府與科研機構“牽手”搭臺,國際創新也深化合作。在創新節上,中烏巴頓焊接研究院烏方院長郭瑞?弗拉基米爾表示,作為落戶廣東的重要國際科技合作平臺,今年中烏研究院成功獲批了科技部“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這也是國內唯一一家在焊接領域的聯合實驗室。
他透露:“我們將高水平建設‘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它不僅要成為中烏兩國科技合作的典范,而且承擔科技成果轉化的功能。我們準備在廣州重點面向新能源汽車、船舶、3C電子領域等開展合作。通過聯合實驗室的建立,可以深化合作,拓展技術開發領域及推廣技術應用。”
“廣州有很好的創新創業環境,我們的總部基地也在天河。在這里,我們壯大了團隊,也開展了廣泛的國際合作,可以說廣州給我們提供了很多的平臺和機遇?!睆V東省科學院中烏焊接研究所所長董春林表示,未來,研究所將利用好成果轉化的平臺,促進科技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
縱深:
厚植創新沃土:高質量發展的天河答案
舊園區迸發新活力,天河科貿園變身綜合性科技創新服務樞紐;攜手高校院所,開啟科技成果轉化新篇章;專項政策加持,孵化培育“硬科技”企業……科技創新再拓新空間,國際合作迎來新平臺。
廣州國際創新節第五年,究竟給廣州帶來什么?又是如何助力創新強區天河的高質量發展?當下,立足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廣州正以科技創新夯實 “雙循環”發展根基。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近年來,廣州市委、市政府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將廣州國際創新節打造成為鏈接全球創新要素的橋梁紐帶、世界科技創新發展的頂級交流平臺。廣州國際創新節開辦5年來,累計舉辦主題論壇及圓桌沙龍100余場,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余名嘉賓在這里交流分享,促成了一大批優質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樹立起了廣州弘揚創新創業時代精神的一面旗幟。
本屆廣州國際創新節聚焦“新基建賦能數字經濟”主題,圍繞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集中舉辦21場創新論壇、主題分享和圓桌會議,并聯動舉辦天英匯國際創新創業大賽年度總決賽等系列活動,探討交流前沿技術,推動產業創新發展。
從一賽一節到一基地,全新主場嶄新亮相。兩大平臺強強聯手,必將為國際創新節技術成果落地轉化提供高水平服務,推動一大批創客走上創新創業之路?!皬姆植既珔^的創新載體,到一賽一節一基地,代表了天河持續不斷從企業需求出發,完善全鏈條創新生態的努力?!碧旌訁^科工信局局長宋愛平說,接下來,將深度細化和高校院所的合作內容,讓更多的成果能夠在天河基地落地,開花結果。
“新主場”寄托了廣州做優做強廣州國際創新節的殷切期望,更代表著天河厚植創新沃土的信心和決心。近年來,作為廣州經濟大區、創新強區,天河深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八大舉措,著力打造最好平臺、集成最優服務、營造最佳環境。近期,天河區還出臺了《天河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大力支持數字經濟等重點產業發展。天河將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打造“雨林式”創新創業生態,掀起新一輪創新創業的熱潮。
擁抱新機遇,高質量發展再出發,是創新發展的天河答案:從物理載體到合作空間,從創新要素國際交流的不斷深化到新業態、新領域的持續拓展;政策與需求共鳴,產業布局與企業發展共振,第五年,國際科技創新迎來嶄新的出發點。
南方日報記者 郭蘇瑩 張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