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晚,“此物最相思”——《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首發演出晚會在中山紀念堂舉行。
首發晚會上,來自廣東粵劇院、廣州粵劇院、佛山粵劇院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粵劇名家,包括11位“梅花獎”得主、18位國家一級演員濟濟一堂,為觀眾獻上了一臺充滿古樸韻味的傳統粵劇藝術大餐。
精彩的演唱和武打戲,讓現場掌聲不斷。有觀眾表示:“最會唱粵劇的名家幾乎都來了,難得欣賞如此多大老倌的傳統排場戲!”
官話演繹傳統排場戲、例戲
晚會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主辦,《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編纂委員會、廣東粵劇促進會、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承辦。
演出前舉行了贈書儀式,《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編委會向中國藝術研究院、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廣州圖書館、廣東粵劇院和廣州粵劇院等6家單位贈送了《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
晚會由粵港澳近200位藝術家攜手合演,可謂陣容鼎盛、場面恢宏。倪惠英、歐凱明、曾小敏、黎駿聲、彭熾權、梁耀安、郭鳳女、陳韻紅、麥玉清、瓊霞、崔玉梅、蘇春梅、吳非凡、彭慶華、李虹陶、黃春強、劉建科、陸敏渭、李偉驄、李嘉宜、陳振江、李江林、吳澤東、黎杰等多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及優秀中青年演員為觀眾呈現傳統粵劇的藝術精華。
這場演出也是《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編纂工程的成果展示,一眾粵劇名家把挖掘并傳承下來的傳統粵劇中具有藝術特色和傳承價值的部分劇目一一呈現:全部用粵劇“官話”演繹、具有古樸韻味的粵劇傳統排場戲《起兵、祭旗》《困谷》《蘆花蕩》《六郎罪子》,以及傳統例戲《仙姬大送子》使觀眾再次領略到古老粵劇的藝術神韻;而由紅線女、羅家寶弟子演唱的《昭君出塞》《再進沈園》等唱腔流派名曲則讓觀眾在粵韻中陶醉。
發揚紅船精神,盛世修典
《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編纂工程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旅游局于2017年9月正式啟動,已于去年成功出版第一卷“做打卷”,第二卷“唱念卷”也于今年十二月隨之發行。
“《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的成功出版,是粵港澳大灣區各界人士共同努力的結果,社會各界發揚同舟共濟的紅船精神、齊心合力的八和精神,人不分粵港澳,地不分海內外,紛紛踴躍參與?!薄痘泟”硌菟囆g大全》編委會主任陳建華致辭時表示。許多年長的表演藝術家和專家學者克服各種困難,帶領一大批中青年研究人員和戲曲工作者,夜以繼日投入編撰工作。
《大全》編輯部組織了一批老藝人,搜集了大量前輩演唱音頻,通過研究和論證,選出約1700個舞臺官話常用字,編出有史以來第一套粵劇舞臺官話讀音表,填補了多年來在舞臺官話研究方面的空白。
這既是粵劇界的一大喜事,更是粵劇愛好者的福音?!洞笕分骶?、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倪惠英介紹,此次發行的“唱念卷”容量更大、音頻更多、篇幅更長,僅頁碼就達到1060頁,是“做打卷”的兩倍多,完全是一部頗具規模的典籍。
“收錄了大量珍貴的音頻和視頻資料,這也是‘唱念卷’跟其他粵劇著作的一個重要區別。其他粵劇書籍對于曲目的展示,均只有譜例和唱詞,而沒有音頻?!蹦呋萦⒔榻B,全卷共收入340段范例音頻,50段實例視頻,還有6段演講視頻、7首示范曲目,還有多個20世紀初粵劇名伶演唱的寶貴音頻。
《大全》作為一部集圖、文、音、像為一體的教科書和樣本辭書,對于促進粵劇藝術的活態傳承和生態修復,對于建構完整的粵劇表演體系,具有重要的作用。據了解,今后兩年還將接續完成其余三卷(“音樂卷”“舞美卷”“劇目卷”)的編纂和出版工作。
【記者】徐子茗
【通訊員】 梁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