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驚蟄至,春耕忙。在茂名市茂南區的金塘鎮田園綜合體的農田里,智能無人駕駛插秧機在田間來回穿梭,多臺無人機盤旋空中,或播下水稻種子,或噴灑農藥,水稻穴直播機驚艷亮相……
這是今年全省春季農業生產暨支農服務下鄉現場會議的景象,除了一系列的農機、農技演示,會議還分析了我省糧食和農業生產形勢,動員部署全省春季農業生產工作,為奪取全年糧食和農業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節后,全省從南到北進入春耕備耕階段,根據春節前農情調度春播意向,全省春播農作物面積2985.17萬畝,增加10.28萬畝,增幅0.3%,其中春播糧食面積1512.18萬畝,增幅0.4%。油料、糖料、蔬菜等大宗農作物穩中有增。
全省春耕種子、化肥、農藥等準備充足
走進茂名田間地頭,農戶都在忙著搶抓農時春耕春播春種,到處是一片繁忙景象。
為贏得夏糧和全年糧食豐收主動權,促進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茂名搶前抓早,備足春耕物資,落實水稻保險、耕地保護補貼等惠農政策,保障農機作業,開展農技服務,加強農資市場監管,緊抓春耕備耕,全力保障農業增產。
與茂名一樣,全省各地都在積極備耕。數據顯示,至2月下旬,全省春耕種子、化肥、農藥等準備充足,數據顯示,目前,我省種子企業早稻種子出庫量占計劃銷售量普遍達90%以上;一季度我省農用農藥庫存量達到春耕需求量的203%;肥料方面,今年各肥料廠開工率不受疫情影響,春耕備耕肥料有保障。
作為全省農資保供的“主力軍”,今年春耕期間,全省供銷系統計劃調入化肥農藥140萬噸,與全省春耕需求總量基本一致。
截至2月下旬,全省供銷系統已累計調入化肥75.7萬噸、同比增加17.6萬噸,調入農藥2.9萬噸、同比增加0.7萬噸,目前化肥庫存量83萬噸,農藥庫存量3萬噸,同比均有較大幅度增長?!半S著春耕的深入開展,全省系統將繼續加大采購和調撥力度,確保農資供應主渠道作用充分發揮?!碧旌剔r資股份公司負責人表示。
不僅如此,廣東省供銷社還充分依托廣東天禾農資股份公司,在全省部署啟動“春風行動2021”大型惠農服務活動,以進一步做好春耕農資保供穩價工作,活動將從3月1日起持續至5月31日,為期三個月。
各類農機裝備45萬套投入春耕
與傳統“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春耕場景相比,如今的春耕科技含量更高,更講究科學耕作,注重發揮農業生產技術、農業機械的作用。
省農科院是全省農業技術推廣的主力。在今年的春耕中,該院組織16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專家,包含9名首席專家共40多名科技人員參加現場會,為當地種植大戶、農戶開展農業科技政策,農業生產技術的現場咨詢工作,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優質春耕服務。
記者注意到,在今年春耕中,無論是高標準農田建設,還是撂荒耕地復墾,會議中強調的多項內容均顯示,農機正在我省農業生產中扮演愈發重要的角色。
事實上,在農機保障方面,省農業農村廳已于1月底向各地市發出《關于做好農機備戰春耕工作的通知》,部署春耕備耕工作。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春耕水稻機耕面積將超1200萬畝,水稻機種面積超300萬畝,其中水稻精量穴直播、無人機直播面積近25萬畝。各種機械裝備45萬臺套投入春耕生產,總量比去年有所增長;在結構上新裝備新技術的比重有所提升,植保/直播無人機超1500臺。
今年全省糧食播種面積不低于3308萬畝
今年我省春耕備耕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個“早”字,因疫情防控需要,農村傳統年例活動減少,農民有較充裕的時間準備春耕生產;加上春節后一周氣溫偏高2.1℃,光照偏多2.9倍,有利于春耕春播,一些北部山區也相應提早春耕備耕。
各項政策也在給春耕生產“加持”,目前全省建設79個糧食烘干中心,逐步補齊糧食烘干短板。農業信貸擔保公司對種糧大戶生產擔保費實行優惠政策,要求政策性保險在索賠資料收集齊全的前提下,早、晚稻水稻保險賠付分別在8月底和12月底前100%落實到位。
同時,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廣東于近日印發了《2021年廣東省糧食生產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要求2021年全省糧食播種面積不低于3308萬畝(約束性指標),總產量不低于1267.6萬噸(參考性指標)。
《行動方案》提出十項重點工作,包括壓實糧食生產任務、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田水利設施維護等。
《行動方案》要求,各地要及時將省下達的糧食生產面積、產量指標層層分解落實到縣(市、區)、到鄉鎮(街道)、到村、到田,細化到茬,確保任務落實到位。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履行耕地保護主體責任,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守住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保證種植糧食面積不減少,對撂荒耕地復耕實行雙指標考核。
現場會也要求,各地要推動出臺《2021年廣東省糧食生產行動方案》,以落實黨政同責,強化行政推動,落實支持政策,技術服務到位等措施,全力穩面積穩產量,實行糧食生產進度掛圖作戰機制,各地春播進度實行每周通報制,對糧食種植面積落實不到位的,及時督導檢查推動落實。
南方日報記者 黃進 邵一弘 張子俊 楊建雄 楊金鳳 石磊 通訊員 粵農軒 葉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