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天河區,以及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發展史,是廣州城市波瀾壯闊發展歷程的一個縮影,沿著高速看中國(廣東)的第一站從這里出發。
從零起步,一個發展成為華南地區城市化發展水平最高、綜合配套設施最全、集聚輻射能力最強、國際影響力最大的世界級平臺,另一個科技活力競相迸發,科技創新實力連續三年保持全國經濟開發區第一,成績斐然。在這成績的背后,秘訣之一是不斷創新,優化營商環境,讓這片熱土成為創業的熱土。

羊城晚報?羊城派資料圖
2005年12月,國務院批復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提出建設天河中央商務區。伴隨六運會、九運會、廣州亞運會的舉辦,自北往南逐步發展形成。在已經建成的珠江新城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天河中央商務區堅持以高端高質高新為發展方向,構建了以總部經濟為引領,數字經濟和樓宇經濟為支撐,金融業、現代商貿業和高端專業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
“目前這一地塊總部經濟和樓宇經濟集聚,擁有120家總部企業,占廣州全市26%。金融服務發達,擁有持牌金融機構216家,占全市70%,外資銀行33家,占全市97%。2020年實現增加值超1000億元,增長8.1%,占全市比重47%。”天河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
這一翻天覆地的變化,來自于務實發展,不斷創新的追求。如今,已經高速發展了十多年的天河中央商務區,正在積極打造新的活力,以“四個出新出彩”引領各項工作,爭創高質量發展典范。
作為創新引擎,天河區在科技創新上打造了另一張新的產業集群名片——天河科技園。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這里已經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軟件產業的策源地。從五山科技街到科韻路,再到天河科技園高唐新建區,串起了廣州軟件產業的發展軌跡,也見證了中國軟件產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巨變。
“玩法大膽、敢于踩坑、責任心超強、甘做擺渡人”的“科韻路精神”,讓天河科技園成為中國游戲開發企業名副其實的“黃埔軍?!?;而隨后建成的天河智慧城,目前已經匯聚了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600多家,其中包括佳都、極飛、南方測繪等一批新一代信息技術龍頭企業,成為廣州加快打造城市更新和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雙引擎”、構建經濟“雙循環”的新高地。
相較于天河區在產業集群上的長袖善舞,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在政務服務改革上成績顯著,被譽為廣東省營商環境改革實驗區的政務服務“第一門戶大廳”,“來了就辦、一次搞掂”“承諾制信任審批”“訂制式審批服務”“秒批”等改革品牌成為辦實事的樣板,在全國多個省、市復制推廣。
如“秒批”服務在2018年啟動,率先全國以清單形式發布223首批事項,窗口即來即辦、即來即批。“秒批”事項覆蓋22個部門,涵蓋戶政、社會保障、交通運輸等多個與企業生產經營、 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領域,約占區依申請辦理事項總數的1/4。2020年,推動“人工秒批”向“智能秒批”跨越。一經推出,便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成為廣州兩年來推動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出新出彩的重要成果。
以“優化營商環境”為目的,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搶抓數字時代發展機遇,加快政務信息化發展,推進政務數據資源共享應用,有效激發了經營環境新活力。“讓數據多跑腿,讓群眾少跑腿?!秉S埔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廣州開發區行政審批局)局長鄭為中這樣介紹。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程行歡 黃婷 實習生 王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