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有55萬人發生心源性猝死,患者若能在“黃金四分鐘”內接受正確搶救,即使用AED和人工心肺復蘇,則存活的可能性會大大提升。
AED即自動體外除顫器,是可被非專業人員使用的用于搶救心臟驟?;颊叩尼t療設備。
2月5日,廣東省人民醫院向廣州地鐵捐贈10臺AED設備,該批設備計劃于3月份在APM線及大客流車站投入使用,同時醫院還會對地鐵工作人員開展急救技能培訓,更好地開展急救工作。
公共場所配備AED成為趨勢。目前,我國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經在大型機場、高鐵站、地鐵站等配備AED。廣州地鐵在2020年12月18日在地鐵線網交通樞紐站、換乘站等50座車站,以及所運營的廣清城際、廣州東環城際9座車站安裝AED,第二批50臺AED設備已于2021年1月20日正式投入使用。廣州市地鐵內的AED設備外表為橙色和白色,一般都擺放在車站控制室附近。
機器到位,急救技術也要跟得上。余學清介紹,廣東省中心醫院已組織廣州市地鐵工作人員和醫院的醫生護士進行心肺復蘇和AED使用的培訓,計劃在每一節或每一列地鐵上培訓并配備一個安全員,進一步保障乘客的安全。
從某種微觀程度上來說,一臺AED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死,一個家庭的悲歡。余學清說,院前的急救對治療的成功十分重要,除了專業急救員外,提高公眾對于心源性猝死和AED的認識是非常必要的,“使用AED不像我們想象中復雜,設計十分人性化,會語音播報使用方法?!?/p>
未來,廣東省人民醫院計劃在2021年上半年完成對醫院周邊的中學、小學配備AED并進行急救培訓,進一步保障學生安全。
【記者】黃錦輝 實習生 羅慧庭
【通訊員】郝黎 張藍溪 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