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廣東新聞4月23日電 題:“創業青年”羅劍芳堅守專業 立志助軟件測試工具國產化
作者 王堅
長期以來,中國信息產業“缺芯少魂”,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為此,“科技振興”“國產替代”漸成發展關鍵詞。隨著“十四五”開局,國產替代迎來了新機遇。
軟件領域同樣面臨被其他國家“卡脖子”的“困境”。其中,生產應用軟件產品的必備“生產資料”里的系統軟件和支撐軟件長期被國外發達國家壟斷,國產化程度低。目前,國內有約400萬各類APP,而生產出這些APP的開發工具、測試工具和安裝運行需要的操作系統卻依然處于國外壟斷的狀態。
在廣州,有一家名為“掌動智能”的企業專注于研發測試軟件工具中的“卡脖子”技術,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質量可靠性測試技術上彎道超車,形成了面向移動互聯網、物聯網應用的多領域、系列化人工智能測試裝備工具集群,打破發達國家在測試工具的壟斷,改變我國信息技術產品開發和測試過程中人力重、精度低的現狀。
近日,記者在掌動智能位于廣州市白云區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人工智能測試裝備研發和生產基地見到了掌動智能聯合創始人羅劍芳。他是一名在IT行業奮斗二十多年的“70后”,有超二十年的通信行業、移動互聯網和IT系統服務領域從業經驗。
這二十年里,羅劍芳看到了我國在通信設備上的國產替代。同時也引發了他思考,在通信行業的信息化軟件這一核心領域,又該如何去打造出中國人的天地呢?
“畢業到今天的二十幾年來我一直從事ICT行業,九十年代末的時候,國內運營商市場基本被愛立信等國際巨頭把持;IT行業也是IBM、Compaq、微軟等的天下,那個時候我們真的覺得不知道中國國產的ICT行業什么時候才能看到希望。轉眼到今天,我們看到和經歷了太多太多的不可能變成可能?!绷_劍芳說。
2014年,羅劍芳加入中軟國際有限公司,作為應用事業部總經理,期間先后統籌管理了139郵箱客戶端、飛信等移動互聯網最典型的應用產品,來對抗當時國外的即時通信和郵箱產品。
2016年,他受邀加入當時國內基于SaaS服務來提供移動應測試的風云企業“云測”,主導了廣州云測和測試機房、實驗室的籌建工作。彼時,在各大行業信息化應用中,國外測試工具仍然占據絕對的壟斷地位。
隨著對測試技術以及對行業客戶測試需求的深度理解,羅劍芳愈發深刻地認識到要想實現測試工具這類底層工具的國產替代。
機緣巧合,羅劍芳結識了掌動智能創始人徐浩,兩人在打造“國產替代”全生命周期測試工具這一長遠方向上一拍即合,對私有化交付做深行業客戶的理念出奇一致。2019年羅劍芳加入了掌動智能,開啟了他的中年創業的“圓夢”之路。
掌動智能這些年默默扎根于測試工具硬科技的研發,沉淀數十項自主知識產權;同時被認定為廣東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兩大研發平臺,其核心技術也列入了科技部和廣東省多個重大專項,多次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尤其是自主研發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人工智能測試裝備填補了中國軟件測試工具裝備化的空白,逐步成長為國內軟件測試工具裝備化的佼佼者,并推動多項國家標準、聯盟標準的制定。
掌動智能卻未止步于此。由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具備智能化和網絡化的特征,掌動智能率先打造靜態測試+動態監測相結合的全生命周期質量提升模式,建設覆蓋全國主要城市和三大運營商的4G/5G應用監測中心,基于國產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測試裝備和網絡提供全國范圍的監測服務。
一直以“賦能中國質量”為使命的羅劍芳表示,他立志打造出優質國產化工具,改變中國測試工具被發達國家長期掌控的現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