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靜子
花兩萬元就能偽造“人才身份”購房?花1200元就能偽造購房資格?
近日,媒體曝光了不少購房資格造假問題。據新華社報道,南京市部分中介通過“掛靠”高新技術企業、代考資格證等方式,幫購房者進行身份造假。今天28日出版的《南方日報》曝光了中山市中介機構幫助外地人偽造購房資格的問題,致使“中山限購形同虛設”。
以偽造“人才身份”購房為例,在人才引進的熱潮下,人才優先購買商品房等政策的出臺,展現了地方政府的愛才誠意。身體有了棲息的歸宿,才可能全身心投入當地發展?!赌暇┦腥瞬刨徺I商品住房辦法》把在高新技術企業工作、具備特定職業資格的人列入商品房供應對象,卻被黑中介打起了“歪腦筋”。
偽造購房資格,負面影響很大。其一,在調控政策不斷加碼的背景下,一些人通過虛假身份購房,令樓市調控效果大打折扣;其二,“假李逵”擠占了真人才的購房名額,有可能因此延長真人才的購房周期,更有可能打消其扎根落戶的積極性,稀釋人才安居政策紅利。
在造假一條龍的鏈條中,那些被掛靠的企業無疑充當了“幫兇”。仍以偽造“人才身份”購房為例,有關部門將高新技術企業列入人才購房優惠名單,看重的就是其在推進技術創新、引領當地發展方面所發揮的積極作用。然而部分企業以政策優勢為憑借,靠出賣“人才購房證明”謀取不義之財,既辜負了政府期望,也損害了企業聲譽。
“我們有100萬種方法讓你過”,黑中介提供的代考資格證服務也警醒人們:教育監管有漏洞。資格證考試本是檢驗自身能力的一種方式,只要達到考試大綱的要求,拿證便是水到渠成之事??荚囋旒?、成績注水,不僅有失教育公平,還會給所從事的技術性工作埋下安全隱患。
偽造購房資格,當如何懲處?南京市相關政策法規規定,“一律計入信用檔案,對涉嫌違法犯罪行為的,及時移轉公安部門查處”。中山市住建局也表示,一經查實將追究法律責任。讓造假者付出高昂成本,讓違規者得到應有處罰,讓監管者不再缺位,樓市調控政策才能真正起到調控目的,真正的人才才能留下來、扎下根。
房子是用來住的,也是可以用來激勵人才的,但絕不是用來炒的。偽造購房資格,主要目的還是炒作,地方政府必須堅決打擊,絕不能睜只眼、閉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