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山市第一季度經濟數據陸續出爐,中山經濟實現開門紅。近日,中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下稱“中山市人社局”)也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的就業和企業用工數據。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山就業和企業用工形勢總體平穩。1-3月份,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3萬,同比上升65.4%,截至3月底,全市企業生產基本恢復正常,企業員工返崗率100%,企業開工率100%。全市2410家定點監測企業用工總規模62.8萬人,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2.7%。在全市經濟總量穩定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的同時,就業規模擴大、就業結構優化、就業質量提升,實現經濟增長和促進就業良性循環。
就業用工“三升一降”
從數據來看,一季度,全市就業用工總體呈現“三升一降”趨勢。
“三升”分別為:用工規模升,截至3月底,2410家定點監測企業用工總規模62.8萬人,用工規模環比、同比均上升;薪資收入升,3月,定點監測企業在崗職工月平均收入5148元,同比上升12.5 %;參保覆蓋面升,3月底,全市參加企業職工養老、工傷、失業保險總人數分別為192.22萬人、171.45萬人、164.15萬人,同比增長8.37%、12.9%、9.15%?!耙唤怠奔慈藛T流失率降,3月,定點監測企業新招員工4.99萬人,平均流失率為4.07%,環比下降1.3個百分點,用工穩定性有所提高。總體來看,勞動者獲得感、幸福感更強。
新業態發展迅速,就業渠道趨多樣化
在繁忙的中山市東區盛景尚峰商業辦公區附近,散落分布著多家“網紅”餐飲店鋪,這里也是餐飲領域創業者集聚地,方世杰、李美明夫婦便是其中之一。
2017年,隨著孩子進入幼兒園,當了3年多的全職媽媽李美明終于有了更多“自己的時間”,恰逢中山茶飲市場“起飛”,對茶飲有濃厚興趣的李美明決定投身一試。經過近4年的鍛煉,李美明從一名茶飲“零經驗”的新手,成長為擁有眾多粉絲的熟練茶飲調配師,她的創業事業也越來越紅火。
國家人社部等三部門在今年初發布了18個新職業,其中就包括“調飲師”。對茶葉、水果、奶及其制品等原輔料,通過色彩搭配、造型和營養成分配比等完成口味多元化調制飲品的人員,被正式官宣命名“調飲師”。
“調飲師”等新職業的背后,是新業態的“爆發式”發展,在網絡經濟帶動下,國內新業態和職業種類逐漸多元化,人們就業創業的渠道也變得多樣。快遞員、代駕員、外賣配送員等新業態職業種類和就業人數正呈快速增長態勢。去年國內某外賣配送平臺公布一組騎手數據:疫情過后的60天內新增了58萬外賣小哥,其中90后占比55%。去年,美團研究院發布騎手就業報告,僅2020年上半年,通過美團獲得收入的騎手總數已接近300萬人,同比增長16.4%。報告指出,疫情影響下,“兼職做騎手”成為就業新趨勢,近四成騎手有其他職業。此外,今年4月1日起,外賣員、網約車司機、快遞員等8類特定人員也被納入了工傷保險參保范圍,國家為新業態從業者提供了更多穩定保障。
中山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新業態就業空間較大,已成為新增就業的一個重要增長來源。新業態主要集中在服務業領域,調研數據顯示,目前中山市已有近1000家企業被認定為中山市服務業新興業態企業,參保人數約3萬人。經過疫情期間的發展,這些新業態市場主體活躍度進一步提升,這也為勞動者提供更多的就業選擇。
節后人口遷入提速14%
中山一季度經濟數據出爐,多項產業經濟指標尤為亮眼。一季度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4.1%,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4%。
隨著經濟回暖,企業生產節奏加快,企業用工需求旺盛。在“留中山過年”和中山人社跨省接送企業員工返崗等多種因素推動下,今年節后,中山企業用工總體平穩。
中山市人社局從2月16日起,連續派出工作組,聯合中山各鎮街和相關企業赴省內外主要勞務輸出地,通過組織專機、專列、專車等形式,“點對點”接返企業骨干員工,累計從廣西、四川、湖北、貴州等勞務輸出大省接返務工人員近萬人。據中山市人社局統計,至3月3日,務工者累計返崗132.7萬人,中山企業員工到崗率已達100%,重點企業開工率也達100%。
在多方引導和推動下,務工人員在2021年春節后加速回流。百度地圖遷徙大數據顯示,節后,中山成為國內人口遷入熱門城市,并在較長時間內,在省內城市中排名前五位。截至2月22日,中山位列全國熱門遷入城市第16位,除去省會城市和副省級城市,位列全國地級市第4位,闖進全國第一梯隊。而根據官方公布數據,截至2月21日,中山市遷入人口數量規模為2020年同期的5倍,同比2019年增長約14%。
不斷回流的務工者為企業用工提供了支撐。監測數據顯示,今年3月,全市2410家定點監測企業新招員工4.99萬人,平均流失率為4.07%,環比下降1.3個百分點,用工穩定性有所提高。監測企業在崗職工月平均收入5148.23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12.5 %,薪酬待遇上升明顯。
為破解企業用工問題,中山市人社局近年來還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發揮市場和行業的力量,優化用工市場。今年3月,中山人社還啟動了支持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139”專項行動,通過選派100名人社干部,分組直接聯系300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首批100家),定點精準服務全市900家重點企業,緩解企業用工難題,推動產業升級發展。
累計發放各類惠企補貼超1.47億元
穩就業是“六穩”“六?!敝?,今年國家宏觀政策還是突出就業優先。圍繞穩就業任務,2021年春節前后,中山市人社局密集推出舉措,其中包括在節后密集舉行線上線下公益性招聘會。
今年春節過后,結合“三春行動”,中山市、鎮、村三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平臺聯動,密集舉辦系列線上線下招聘活動。截至4月17日,全市累計舉辦“春風行動”“南粵春暖”“民營企業招聘周”等現場線下招聘會243場,參會企業8037家次,提供崗位約10.3萬個,入場求職近14萬人。線上招聘方面,截至3月底,全市累計舉辦網絡招聘會120場,3789家企業發布崗位7.5萬個,咨詢求職近27萬人次。
保市場主體是穩就業的重要前提。中山人社系列穩企安商政策措施持續發力,截至3月底,累計發放各類惠企補貼超1.47億元,失業、工傷保險費減免近1億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7785萬元,保市場主體,支持勞動者提高技能、就業創業,鼓勵企業開展培訓,吸納就業。
隨著經濟回暖,在系列扶持政策舉措促進下,今年一季度中山市場主體活躍度較高。1至3月,全市新登記注冊各類市場主體18822戶,平均每天約新登記209戶,涉及注冊資本(金)348.5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5.23%和110.86%,比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21.35%和118.14%,兩年平均分別增長10.16%和47.69%。
各類市場主體今年以來利潤空間也在提升,運營情況總體向好。數據顯示,1-2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7.78億元,同比增長7倍,兩年平均增長11.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3.3%,同比提高2.7個百分點。
企業用工大軍“量與質”、“面上與結構”同步優化
在穩住就業和企業用工“基本面”基礎上,中山市人社局今年還通過加大技能培訓、技能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在提升就業質量和用工隊伍整體素質進行重點突破,進一步優化用工隊伍結構。
今年節后,中山市人社局聯合相關鎮街、部門、企業和人力資源機構,赴河南駐馬店、廣西、肇慶封開、貴州六盤水、江西贛州、湖南衡陽、云南昭通、四川瀘州等省內外勞務輸出主要地,開展勞務協作走訪,簽訂勞務合作協議39份,建立勞務工作站11個,先后引進外來建設者5000余人。
在走訪對接期間,技能人才成為中山對接組的重點對接和引進對象,從今年2月至今,中山人社派出工作組,累計走訪了超過30家外省技工院校、職業院校。
今年4月15日至18日,中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中山火炬開發區、東區、小欖等多個鎮街,組織多家重點企業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赴貴州省六盤水市開展勞務協作對接。工作組在4天時間里,與當地5家職業技工院校,累計簽訂了16份校企合作協議。在六盤水當地,每年有近3萬名職業技工院校畢業生,經過對接,兩地將有望在技能人才合作方面開展更深層次合作,中山企業也有望獲得更充足的技能人才支撐。
加大技能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是中山人社結合中山產業發展需求作出的部署。近年來,中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持續加快,制造業升級的趨勢尤為明顯。今年第一季度,中山的現代產業快速增長,其中先進制造業、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工作母機增加值增長幅度均超過40%。先進制造業等產業快速發展,直接推動了生產一線對各類技能人才的需求。從今年3月中山定點監測企業用工情況來看,技工占用工需求環比上升51.3%,技工占用工總量同比上升2.7%。
著眼產業長遠發展,今年3月底,中山市人社局啟動了中山市技能人才五年倍增計劃,計劃從2021年起,推動全市每年新增技能人才9.5萬人;至2025年,全市技能人才總量達95萬人,技能勞動者占就業人員總量40%以上,為中山產業升級提供技能人才支撐。
此外,中山市人社局還結合“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大工程,面向各類勞動者廣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并將三大工程相關內容融入技工院校、職業院校專業教學中,強化本土技能人才培養能力,提升勞動者就業質量。
南方日報記者 雷海泉 通訊員 李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