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攜手十年,廣州“志愿在康園”計劃幫助7000名殘障人士融入社會
“盡己所能,不計報酬,幫助他人,服務社會。”13日,在全國助殘日來臨之際,團市委、市志愿者行動指導中心制作的助殘志愿服務紀錄片《攜手》在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舉行了發布儀式?,F場為11支廣州青年助殘志愿服務隊代表頒發了感謝狀,與會人員共同觀看了助殘志愿服務紀錄片《攜手》,并集體重溫志愿者誓詞。
會上,市志愿者行動指導中心向市國家檔案館捐贈《攜手》紀錄片,向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贈送志愿者手工藝術作品《心手標》。據悉,該片會存入市國家檔案館,并在城市規劃展覽中心進行展播。

十年幫助近7000名殘障人士融入社會
“殘障人士要融入社會有困難,我能盡己所能為他們提供一點幫助就感到很滿足了?!爆F場,志愿者康金華說。據團市委副書記查晶晶在會上介紹,2011年以來,團市委聯合市殘聯推出“志愿在康園”計劃,在全市188個康園工療站為智力障礙和精神康復人士開展常態化助殘志愿服務工作。2013年,在“志愿在康園”計劃基礎上,團市委依托市志愿者行動指導中心成立了廣州助殘志愿服務聯盟,按照“一站一隊伍,一站一課表,一站一平臺”的理念廣泛動員志愿者,為全市康園工療站及6個特殊陣地(包括特殊學校、特殊人士就業創業孵化基地等)深化開展各類助殘志愿服務活動,營造“志愿助殘陽光微笑”志愿服務氛圍。
“志愿在康園”計劃已發展十年,從一個小小的社區康園工療站開啟,逐漸點亮全市188間溫暖的課室,在志愿者的努力下,志愿助殘的火把傳遞到特殊學校、走到社會各崗位、走到戶外走向未來,照亮康園工療站學員們希望之途。“志愿在康園”計劃每年累計開展助殘志愿服務課程近2800場次,每年累計助殘志愿服務近3萬個小時,近7000名殘障人士在“志愿在康園”計劃的守護之下逐漸融入社會。
紀錄片真實講述助殘志愿者的故事
通過引入“專業助殘力量+志愿者”的模式,組建助殘志愿服務組織,建立“助殘志愿服務課程”,建立社區助殘“連鎖門店”,“志愿在康園”計劃不斷探索助殘志愿服務品牌項目,包括行走的助殘盒子——助殘志愿服務標準化課程推廣計劃、“康園聰明學堂”、“愛心烘焙坊”——殘障人士就業創業項目、“半小時殘健共融計劃”、“充電一小時——廣州市助殘志愿者能力提升計劃”、“康園伴跑團”——殘障人士體能康復項目、游讀廣州暨圓夢之旅社會融入體驗、心聆感影——給盲人講電影項目等,從心理康復、技能提升、社會融入、就業創業、自我保護等五大領域出發,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志愿助殘技能培訓,形成殘健共融的社會氛圍。
這些豐碩的成果離不開助殘志愿者們的默默奉獻和各單位的鼎力支持,為此,團市委、市志愿者行動指導中心聯合廣州電視臺拍攝了廣州青年助殘志愿服務紀錄片《攜手》。
紀錄片分為一技之長、生活自理、助人自助、藝術人生四大模塊,“一技之長”模塊介紹了助殘志愿者到康園工療站教授理發、串花、種植和售賣蔬菜等工作技能,在志愿者們的耐心輔導下,學員們能夠掌握一技之長,便于參與工作,融入社會生活?!吧钭岳怼蹦K介紹了助殘志愿者們幫助康園工療站學員學習烹飪等生活技能,有效幫助學員們獨立生活。“助人自助”模塊則講述了康園學員們不僅自己學習生活工作技能,還通過努力成為愛心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和演出,關心和鼓勵更多社會弱勢群體。最后的“藝術人生”模塊通過繪畫、跑步兩個領域講述助殘志愿者如何協助康園學員們開展興趣愛好,找到人生的新目標。
身體力行為特殊伙伴辦實事
馮麗荷是廣州青年志愿者協會開心e家志愿服務總隊隊長,也是廣州市越秀區馨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主任,多年投身廣州志愿服務工作,大家都親切地稱她為“海洋姐”。2010年成為一名志愿者后,“海洋姐”的志愿服務之路從未停歇。她一直堅持參與全市大大小小的志愿服務活動,在敬老院、低保家庭、特殊學校、康園工療站、醫院、客運站、部隊、志愿驛站和各社區等地方奉獻愛心。
2014年她參加助殘志愿服務,還組建志愿服務隊伍,成立“馨粵康園烘焙坊”,定期到各社區工療站為學員們開展生活技能教育課程?!皩W員們由不會洗碗的‘小朋友’,到自己親手做蛋糕、蛋撻、包粽子給父母吃,一路的成長蝶變,我們從未缺席?!薄昂Q蠼恪北硎荆軌蚺惆閷W員成長,就是自己最大的滿足。
來自黃埔區的青年志愿者彭嘉明和大家分享了他做志愿的快樂。他回想起自己參加“志愿在康園”助殘志愿服務已經有6個年頭?!?年里,我看到了康園學員們臉上那燦爛的笑容;看到了學員在志愿者的幫助下,用三年的時間學會了如何去煮一碗面;看到了學員自強不息地努力奮斗,成功在必勝客餐廳就業,回歸社會。我收獲到了很多很多的快樂?!迸砑蚊髁⒅?,參與“志愿在康園”的下一個十年,為殘疾人創造一個更好的未來。
發布會上,還有一位特殊助殘志愿者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他叫吳少沛,自幼便因少兒麻痹癥成了殘疾人,工作和生活極不方便,是志愿者朋友對他無微不至的幫助,重振了他做人的信心和斗志。吳少沛被志愿者的溫暖和精神打動,加入了番禺志愿者行列。參加志愿工作十年,他始終把弱勢群體的困難放在自己生活的首位,盡己所能,整合資源和群眾力量,做到最好,使特殊群體伙伴們不感到孤單。
“今年是全國第三十一個助殘年,我作為志愿者,會為更多的殘疾人群體服務,使黨和祖國人民放心?!眳巧倥嬲f。
廣州實名注冊志愿者人數超400萬人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州是國內志愿服務事業起步早、發展快、規模大的城市之一。近年來,廣州共青團整合各類社會資源,大力推動志愿服務事業發展,逐步形成“隊伍專業化+項目多元化+陣地規范化+經驗體系化+水平國際化”的運轉體系,成效較為顯著。截至2021年5月12日,在“志愿時”平臺上,全市實名注冊志愿者人數達400.3萬人,累計志愿服務時長超1.27億小時。
自今年3月起,“我為群眾辦實事”青年志愿服務專項行動啟動。截至5月5日,全市各級團組織、青年志愿服務組織累計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青年志愿服務活動2,046場,參與志愿者23,423人次,累計服務市民群眾約140.2萬人次。前不久,廣州市志愿者行動指導中心、廣州青年志愿者協會、廣州志愿驛站聯合會把“我為群眾辦實事”青年志愿服務集市開到北京路市青年宮的廣州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陣地,在活動現場設置了黨史宣講、應急救援、醫療急救、文化導覽、心理關愛、愛心義教等服務攤位,吸引逾百名市民群眾的熱情參與。市民梁先生通過游覽青年志愿服務集市,向青年志愿者學習到了住房租賃、反詐騙、藥品常識、口腔健康等方面的專業知識。
接下來,廣州共青團將團結更多青少年參與志愿服務。在青年志愿服務領域,積極探索完善“星級評定—分級培訓—時數登記—持續激勵”的“全周期管理”模式,持續擦亮“青春志愿”品牌,為廣州建設一座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之城”做出積極貢獻。同時,積極做好志愿助殘工作,不斷豐富服務形式,拓展工作內容,開創工作新局面。
【南方+記者】馬藝天
【通訊員】穗團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