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記者/趙剛 通訊員/粵交集宣、肖莉)歷時30小時連續施工,重達1500噸的“鋼鐵巨人”穩穩地扎根在黃茅海上。6月9日,廣東省交通集團發布消息稱,當天凌晨0時30分,黃茅海跨海通道T5標黃茅海大橋西塔承臺首個鋼套箱順利下放。
世界最大的三塔公路斜拉橋
將在“大碗”中節節拔高
黃茅海大橋由保利長大工程有限公司承建。鋼套箱是主墩承臺施工的圍水結構,兼做混凝土澆筑的模板。鋼套箱的下放施工,是整個橋梁深水基礎施工中至關重要的環節。
此次下放的鋼套箱總高度達10米、雙壁間距1米,重達1500噸,套箱底部面積約 1250平方米,相當于3個籃球場大小。
(通訊員供圖)
黃茅??绾Mǖ朗歉壑榘拇髽虻奈餮鼐€,起于珠海市高欄港區,東連港珠澳大橋,西連新臺高速并與西部沿海高速相交,止于臺山市斗山鎮,路線全長約31公里,采用雙向6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工程采用三塔斜拉橋設計,設700米級超大斜拉橋2座,主跨2×720米,建成后黃茅海大橋將成為世界上跨徑最大的三塔斜拉橋。
黃茅??绾Mǖ辣@L大T5標負責人湯明介紹,“鋼套箱下放完成后,我們將澆筑封底混凝土,抽排鋼套箱內的海水,形成一個大型的無水圍堰,就像一個大碗落在海面上;經過承臺、塔座、塔身等多道施工工序,就像搭積木一樣,將大橋在‘大碗’中節節拔高?!?/p>
單次下放10厘米
“鋼鐵巨人”溫柔下蹲68次
巨型鋼套箱采用71個100t同步控制液壓千斤頂、5臺液壓控制泵站進行下放,單次下放10厘米。
湯明介紹,項目要克服天氣、海風、波浪、潮汐等諸多不穩定因素影響,尋找最適宜的氣象窗口施工,既要保證結構的安全性,又要確保下放精度。“過程中軸線偏位誤差不超過1.5厘米,傾斜度小于等于1/100,施工作業需要十分精準且平穩,就像‘穿針引線’,來不得半點疏忽?!?/p>
為確保鋼套箱精準高效下放,項目部精心組織,反復琢磨每一個細節。測量組人員每下放60厘米進行一次平面位置及垂直度監測。在下放過程中采用智能控制系統實現下放姿態實時調整,下放數據實時采集;管理人員全程檢查各個支撐點受力、套箱結構變形以及整體穩定性。
歷經68次下放后,這個1500噸的“鋼鐵巨人”終于完成了6.8米的“下蹲”,穩穩地扎根在黃茅海上,為即將開始的承臺主體施工屏蔽風浪、保駕護航。
(通訊員供圖)
30小時全程堅守
海上青年黨員突擊隊凸顯擔當
黃茅海大橋施工區域位于臺風多發區,海面風浪大,且臨近繁忙的崖門出海航道,特殊的施工環境對現場機械設備協調、人員組織、工序的準備及銜接也帶來了巨大挑戰。
為了保證節點施工順利進行,項目部組織黨員技術骨干組建黨員突擊隊,帶領施工團隊多次提前預演鋼套箱下放,對相關操作人員進行細致的安全和技術交底,將工藝細化到分秒,將職責落實到每一個個體。
在鋼套箱下放施工的30小時內,湯明帶領黨員突擊隊成員全程堅守,時刻監視著套箱結構變形以及整體穩定性,確保鋼套箱下放萬無一失。
廣東省交通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黃茅??绾Mǖ澜ǔ珊?,將與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南沙大橋、虎門大橋,共同組成大灣區跨??缃ǖ廊?,助力大灣區形成世界級交通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