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記者/李潤芳 蔣永生)在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選址的城口鎮,一條環道1200米的紅軍街分布著九大遺址群;在古色古香的古村落中,一座座飛檐翹角的祠堂讓恩村成為文化底蘊深厚的“中國傳統古村落”……擁有豐富紅色資源的韶關仁化如何點亮鄉村振興之路?7月12日,南方網記者跟隨“奮斗百年路·老區煥新顏——走進廣東革命老區”采訪團走進韶關,探尋仁化鄉村振興發展中的“紅色密碼”。
傳承紅色基因 打造紅色小鎮
走進城口鎮紅軍街,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紅色遺址群路標,沿著路標方向穿過干凈整潔的鵝卵石小巷,來到了長征時期毛澤東曾經寄宿的廣興棧。
1934年11月上旬,中國工農紅軍離開中央蘇區開始長征,毛澤東隨中央軍委縱隊來到仁化縣城口鎮,因病寄宿在進步民主人士羅新悅經營的廣興棧,那時廣興棧是城口鎮郵政代辦所。經過修繕的廣興棧遺址再現了毛澤東居住時的場景,吸引了許多游客前來重溫歷史印記。
據了解,紅軍街是城口紅色小鎮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廣興棧、“勝一”理發店、古秦城、譚甫仁中將舊居、三角坪、正龍街、錦城溫泉、老鹽街鹽鋪、大皇樓九大紅色遺址群。
“最近游客越來越多,我的生意也越來越好。”家住紅軍街的匡秋菊告訴記者,自己嫁到紅軍街二十多年,親眼見證了紅色小鎮的變化發展。如今,她在紅軍街經營起一家農村電商示范站點,通過電商直播方式幫助農戶銷售特色農產品,收入穩步提升,日子越過越紅火。
據介紹,城口鎮致力以“紅色+溫泉+古村”三引擎將城口紅色小鎮打造成為全省黨性教育基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紅色旅游經典景點,從而帶動城口鎮的商貿業、服務業、生態農業及民生事業快速發展。
保護傳統古村落 提升村容村貌
“大家可以看到祠堂上面有一塊寫有‘叔侄亞魁’的牌匾,為什么要掛這樣一塊牌匾?這里有一個有趣的故事。”談起恩村規模最大、裝飾最精美的古建筑世科祠,韶關市仁化縣城口鎮恩村村委會副主任蒙秀鵬娓娓道來。
據了解,恩村始建于宋朝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蒙氏始祖蒙念四由江西于都來韶州經商,卜居仁化恩村,是嶺南蒙氏的發祥地,經歷宋、元、明、清幾個朝代,近千年來人才輩出,冠蓋連云,曾有“一門三進士,三房七祠堂”之說,相繼飛出26位進士,考進武舉、歲貢、拔供、監生、庠生、太學生等三百多人。
據蒙秀鵬介紹,為更好地保護古村落,恩村按照修舊如舊的理念,對村內七個祠堂、四個牌坊、兩座門樓、一座城堡等古建筑,將古村氣息保護好、留下來,增強古村歷史厚重感。
在保護傳統古村落的同時,恩村推進“三清三拆三整治”,破解亂搭建和溝渠池塘清理問題,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寬闊敞亮的恩村廣場,清澈干凈的池塘,艷麗的花叢,一幅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開?!坝写迕裾f,做夢都想不到恩村可以這么美!”蒙秀鵬表示。
用好用活紅色資源,發展紅色文旅路線,韶關仁化開辟紅色鄉村振興發展新路徑。未來,仁化將繼續開展村莊綠化美化等提升建設,讓革命老區展新顏、煥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