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張忠德的足跡遍布全國多地。圖為張忠德與同事討論病人的胸部CT片。資料圖片
德叔很忙。自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他的足跡遍布全國多地,哪里有疫情,他就出現在哪里。
德叔的大名為張忠德,是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主任中醫師。平日里,他是街坊熟悉、喜愛的名中醫,是望聞問切、對癥下藥的“慢郎中”。疫情暴發后,他成為長期奮戰在疫情防控救治一線的“急先鋒”。7月28日,他從云南瑞麗出發,直奔暴發本地疫情的江蘇南京,這已經是他的第7次逆行抗疫。
得知自己獲評2021年“最美醫生”,德叔的第一反應是“意外”,接著是更為強烈的責任感。他說:“我想努力實現自己的諾言——行醫如行善,擇善而行,大愛無疆。”
●南方日報記者 鐘哲 實習生 饒應潔 張詩瑤
急先鋒??
轉戰多地的“非典幸存者”
8月的南京,最高氣溫超過30℃。早上6點,德叔起床,簡單梳洗,啟程前往30多公里外的醫院,交班、討論病情,忙到10點多,再進入病區查房,一查就是三四個小時。
“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怕上廁所,不敢喝水,那種酸爽誰試誰知道。”一番奮戰下來,硬朗的德叔也會有點吃不消。
下午回到酒店稍作休息,馬上又迎來各種會議和病例討論,一直到晚上10點過后才能停下來。
把自己拋在行醫的路上,漂泊異鄉、日夜連軸,足以概括德叔這一年多以來的行程。從2020年1月24日赴湖北武漢開始算起,這已經是他第7次逆行抗疫了。
今年1月12日,赴河北邢臺;3月31日,前往云南瑞麗;5月16日,奔赴遼寧營口,5月26日完成援助任務后返穗,回來正面碰上廣州本土疫情。結束家門口的一仗之后,7月7日,他再次馳援云南瑞麗,7月28日又馬不停蹄地趕往江蘇南京。
全國奔忙的德叔很急。他的急,是出于對病人的責任感,是一種勇氣和執念。
“5月以來的3場本土疫情,云南、廣東、江蘇,都是德爾塔毒株?!钡率逭f,從中醫的角度,經過反復比較,德爾塔的總體核心病機變化不大,以熱濕毒為主,屬虛癥,但德爾塔的癥狀比以往更重,“廣東的高熱病人特別多,云南、江蘇出現高熱和胃腸道癥狀的病人都特別多。”
前段時間,南京一對50多歲的夫婦高燒不退,出現氣喘、血氧低、胸悶,極度缺乏食欲,幾乎需要插管。德叔和他的團隊通過中西醫聯合查房、共同制定治療方案,用個性化的中藥湯劑和中成藥,用時兩天就穩定住了病情。其中,丈夫蔣先生的血氧維持在不需要插管的水平,體溫下降到38℃左右,胸悶氣喘得到明顯緩解;太太王女士恢復得更快,第5天就轉為普通型。
征戰多地的德叔,根據各地病人特點進行細微調整,以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式,在改善癥狀、阻斷普通型向重癥發展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有時候德叔像個“醫癡”,“我們做醫生的,碰到哪里有疑難病人,就應該特別感興趣地沖上前去??吹讲∪丝祻?,也會自然而然有那種充沛的自豪感?!?/p>
他的急還來自于對生命的珍視。德叔曾經與非典病魔正面搏斗過,這也是他行醫濟世“第二生命”的起點。
2003年非典疫情,當時擔任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分院急診科主任的德叔,與護士長葉欣不約而同地作出生死抉擇——包攬對急危重非典病人的檢查、搶救、治療和護理工作。
一名病人情況急轉直下,德叔與葉欣為其插管、上呼吸機,兩人因高風險操作而接連“中招”。發燒、呼吸衰竭,他住進了重癥監護病房,將寫好的遺書壓在枕頭底下,“后來的每一天,我都覺得也許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了?!?/p>
幾天后,葉欣犧牲的消息傳來。后面的許多年,每逢清明,醫院都組織同事一起為葉欣烈士掃墓。德叔從來不敢與大部隊同去,只選擇提前一天和家人一起祭奠葉欣。
經歷過生死,德叔更加敬畏生命?!胺堑涑闪宋耶敃r最大的挑戰,而且是最沒有準備的一個挑戰?!钡?9天,張忠德出院,他把這一天當作自己的第二個生日,“整個廣東傾盡全力對我們開展救治,這就是我第二次生命的開始。更善良,敢擔當,知回報,這是我領悟到的東西?!?/p>
慢郎中??
快40歲才敢說“可以養家了”
在德叔成為全國知名的抗疫英雄之前,“看咳嗽找德叔”是街頭巷尾“老廣”們常說的話。作為中醫世家甄氏雜病流派傳人,他擅長運用中醫治療呼吸道疾病。
幾年前,德叔的兒子高中畢業,斬釘截鐵地說要學中醫?!叭绻悴蛔屛覍W醫,我就去學一個我不那么愛的專業,不回家了。”
然而,中醫這條路太苦了??粗鴥鹤樱赣H既感到欣慰,又心存糾結。
“年輕人要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磨練。前期一定要吃苦,要把基礎慢慢打牢,就像工地,根基越牢,房屋堅固程度就越高。”一句話里4個“慢”字,德叔說得也很慢,字斟句酌。
在中醫的哲學里,有時候慢即是快。
德叔的慢,既來自于他在中醫這門經驗醫學上數十年如一日的鉆研,還來自于他能“鎮得住場子”的深厚積累和底氣。
1988年,還未被尊稱為“德叔”的張忠德從廣州中醫藥大學畢業,走進省中醫院的大門。前5年打基礎,后5年干??疲瑢W習、考試、值夜班、查房,占據了他工作生活的大部分?!爱敃r就是狠下決心去學。”
選定了呼吸疾病的研究方向后,1995年,張忠德來到鐘南山領銜的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進修,結合中醫理論開展實踐,一學就是18個月,直到從鐘南山手中接過畢業證書。
“到了快40歲,我才敢跟家人說,我能養你們了?!边@是一段漫長的培養之路,德叔不問目的,不計回報,埋首耕耘,終成大家。
在中醫的哲學里,有時候緩就是疾。
南京的一名患者只有4個月大,高熱不退,家屬焦急地問,能不能用中藥治療?德叔回答說,可以!
德叔依照幼兒的特點,根據病機開處方,安排煎煮團隊以個性的方案處理,慢工出細活,制出20—50毫升的小劑量,再由病人家屬分五六次喂下。幼兒一次只喝數毫升,但終歸緩緩地把藥全部喝光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氣。兩天后,幼兒的高熱癥狀消失了,目前正等待轉陰。
在與新冠病毒的較量中,“慢郎中”化身“急先鋒”,全國人民都看到了中醫藥的實力。
2003年非典疫情、2009年H1N1流感病毒疫情、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2014年登革熱疫情局部暴發,到2020年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德叔和同事通過中西醫結合的辦法,打下一場接一場的硬仗。
“無論在廣東、云南還是浙江,我都能看到中西醫協同作戰進行救治,不分你我,一切為了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蹦险鞅睉鹨荒甓?,德叔深有感觸。
“現在疫情防控不管在哪里,中西醫都是非常融洽的,組建隊伍,討論病例,共同查房,大家互相信任和支持,發揮自己的優勢和長處,能夠讓患者獲益更多,讓救治成功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