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下午3點50分,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全線最深管節——第9個管節(E9)在深達37米的海床上完成安裝沉放,至此,項目沉管隧道已建成1443.5米。
在此之前,作為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工程施工的“開路先鋒”,中交廣航局深中通道項目團隊克服工期緊迫、挖深大、回淤強等不利因素,高質量完成了海底隧道基槽開挖和清淤工作,為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沉管施工搶回了寶貴的時間“窗口期”,保證了沉管隧道E9管節的順利沉放安裝。
“浚海5”輪正在E9管節施工海域清淤作業。
海底“技術活兒”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長約6.8公里,其中沉管段長約5公里,由32節沉管組成。其中E9管節基槽屬于沉管隧道工程最深處,最大清淤深度達37米,相當于13層樓的高度。今年初,E9管節最終確定于4月20日正式浮運安裝,留給中交廣航局深中通道項目團隊開展基槽開挖、清淤工作的時間十分緊張。
此外,項目團隊還不得不面對另一個現實:由于管節沉放安裝施工區域地處珠江口繁忙水域,受汛期以及獨特的水文條件影響,海底隧道基槽回淤強度變大。E9管節基槽,已經接近沉管隧道工程最深處,回淤強度是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的2-3倍。
3月28日,中交廣航局萬方耙吸式挖泥船“浚海5”輪正式進入E9管節施工水域?!翱:?”輪船身長130多米、寬25米,而此次清淤的范圍包括E9-E11沉管的邊坡及基床,東西向長不到500米,南北向寬度不足400米,這對“浚海5”來說,基槽開挖成了一項精細的“技術活兒”。
中交廣航局測量人員利用泥漿密度儀進行海底環境密度檢測。
“這次施工,比夜間在狹窄的盤山公路上開大卡車難度還大。正常人走在坑坑洼洼的路上都容易摔跤,更別說是在近40米深的海底進行清淤施工了?!苯涷炟S富的“浚海5”輪船長黎漢庭介紹,這次施工對兩只船載耙頭下放的高度及精度控制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好比一個人左手與右手之間的協作,船上工程師必須時刻調整兩個耙頭下放的高度,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讓耙頭觸底,影響船舶施工安全。
項目團隊認真分析了水文氣象后,充分結合多年的施工經驗,決定利用平潮或低潮時段進行清淤施工,特別是在夜間風力小、流速小的黃金作業時間,既保證了清淤施工效果,還可以在狹窄的施工水域內利用“雙耙齊下”的方式提高清淤效率。
搶下“窗口期”
“4月8日要完成E9管節基槽清淤施工,為E9管節在4月20日浮運安裝創造條件,這個‘窗口期’絕對不能錯過,我們一定要把時間搶下來!”4月1日晚23點,中交廣航局深中通道項目副經理馬定強在項目碰頭會上強調,項目團隊必須齊心協力,解決海底清淤施工大挖深、強回淤、擾動大等難題,用10天時間完成E9管節基槽清淤施工任務,為深中通道島隧工程沉管浮運安裝搶下寶貴的施工時間。
中交廣航局深中通道項目團隊每日清淤施工碰頭會
“浚海5”順利完成E9管節東邊基槽清淤,撤出施工海域。4月3日,“捷龍”輪緊接著進場,負責距離鋼封門前60米的清淤施工任務。
“捷龍”輪長達62.3米的橋梁架及新型多功能清淤吸頭,可實現深水深槽“定點蓋章”式高精度清淤。船長趙江介紹,“捷龍”輪可以通過吸頭水下3D姿態顯示系統清晰觀測到水下作業情況,既能有效保護已完成沉放的E8管節,又能有效解決海底施工能見度低的難題。
“捷龍”輪駕駛員進行”蓋章式“清淤作業。
E9管節的清淤施工,并非一帆風順。據4月4日最新測量數據顯示,E9管節基槽槽底又出現大量回淤。
中交廣航局深中通道項目總工廖曾平當即決定,出動“捷龍”輪再次清淤,并要求測量人員提高測量頻次,由每天一測改為每天兩測,實時關注海底清淤質量。
4月8日,經歷了“捷龍”輪來來回回的三次“清掃”,檢測結果顯示,E9管節基槽清淤施工符合驗收標準。
“這是我加入深中通道項目建設以來,工期最為緊迫,在大挖深、強回淤等不利情況下,干得最漂亮的一仗!”廖曾平激動地說道。
【采寫】南方日報記者 何偉楠
【通訊員】胡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