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開展了“社區事·大師做”工作,邀請多位國內外頂級大師主持市民身邊的小微空間設計,以“小切口”帶動城市空間品質的“大提升”。

近日,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在應元路南粵古驛道展廳召開“社區事·大師做”項目終期成果專家評審會。會議由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總規劃師華而實同志主持,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建國、廣州市城市規劃協會會長潘安、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倪陽三位專家對10個市級示范項目設計的最終方案進行評審。會上就項目的工作組織模式、平臺搭建情況、方案設計成果、階段工作成效等內容進行了匯報,詳細介紹今年10個示范項目的工作開展情況。專家組對項目理念、工作組織模式和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認可,認為該項工作充分體現對市民生活的關注,帶動城市整體品質提升,促進社會共同治理。
廣州緊緊圍繞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項目,選取口袋公園、垃圾收集站、變電站、小學、幼兒園等具備較高市民關注度的項目類型,邀請國際著名建筑師磯崎新+胡倩、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周愷、胡越等10位國內外頂級大師主持設計,對項目進行高水準設計和全流程技術把控,打造110千伏錦漢變電站、瀝滘水上消防救援站、橋西地塊配套小學、沙河涌橋等一系列優秀設計作品。

今年示范項目不僅聚焦于普通市民群眾,“社區事·大師做”接力保障,首次關注消防隊伍、環衛工人這一同老百姓貼得最近、聯系最緊、始終奮戰在人民群眾最需要地方的特殊群體,邀請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周愷、廣州市豎梁社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宋剛,為其量身訂造工作和生活空間。除此之外,今年開展了多個城市公共空間和服務設施的改造提升項目,如石馬村村民廣場、廣東育才幼兒園二院建筑、寺右新馬路沙河涌橋等,邀請易蘭(北京)規劃設計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陳躍中、廣州美術學院建筑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沈康、廣東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韋宏等對項目進行操刀。以“繡花功夫”微改造設計策略,對廣場、建筑、景觀橋梁等進行高水準設計,帶動城市空間品質再提升,促進城市“逆生長”。陳躍中大師團隊充分考慮村民日?;顒铀?,以洪圣古廟周邊微空間提升改造為切入點,根據歷史保護遺跡和一級保護街巷,梳理一條傳統古村落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