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灣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南方日報記者 葉志文 攝
“以前村民群眾遇到問題困難第一時間是去村委會、找村干部,現在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找村黨委、找黨群服務中心。”在煥然一新的村黨群服務中心內,中山市橫欄鎮五沙村黨委書記吳玉華頗有感觸。
自今年3月底開始,中山市選取橫欄鎮、橫西村、五沙村,以及東區起灣社區作為試點,著重解決黨群服務中心功能定位不準、資源整合難、作用發揮不明顯問題。通過典型示范、以點帶面的方式,全面推進全市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設。
到年底前,中山將按標準完成300余個黨群服務中心建設。通過突出政治和服務功能,中山明確黨群服務中心實體化、功能化、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要求,打造黨建主陣地,構筑基層“同心園”。
過去搭棚子如今進會場
在橫欄鎮橫西村黨群會議室內,全體村黨員正在村黨委書記的帶領下觀看黨建學習視頻。場地內布置嚴肅規范,在正前方配置有立式國旗、黨旗,兩側懸掛著黨群聯席會議、“三會一課”、議事協商、“四議兩公開”等制度標準。
而在半年前,橫西村召開黨員大會或其他人數較多會議時,只能在室外搭棚或借用場地?!叭藖砣送植槐?,也不嚴肅?!睓M欄鎮組織人事辦主任潘瑾說。
五沙村黨委書記吳玉華也曾面臨同樣的問題。該村原來的黨群服務中心是一棟兩層半的舊辦公樓,群眾辦業務在一個不到30平方米小辦公室中。吳玉華坦言,名字雖叫黨群服務中心,但實際上還是村“兩委”辦公場所,陣地作用和政治功能不突出。
3月底,隨著試點工作開展,中山對上述兩處場地進行改造升級。五沙村黨委專門拿出靠近原村“兩委”辦公樓的2100平方米的村集體廠房,連同原來已投入使用的村綜合文化中心一體化打造。
升級改造后,五沙村黨群服務中心總面積從原來的1402平方米增加至4998平方米,整合規范了場地設置,各類服務區域面積擴大到4380平方米。而橫西村的黨群服務中心也增設了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系統、可視像會議系統、無線網絡等,為線上學習、線上會議提供了技術保障。
騰出辦公室建設功能房
在中山東區起灣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三層,干凈明亮的活動室成為社區居民的好去處。
這里設有烘焙區、空中健身房、攝影直播間等功能區。中心改造之后,先后舉辦了烘焙培訓班、攝影技巧培訓班、手機視頻拍攝班、健身沙龍等,每次放出來的參加活動名額,基本都在一個晚上就被“搶空”。
“沒想到,黨群服務中心也能打造出如此有青春活力的活動空間?!奔易「浇牧謴娬f。
為了騰出這個空間,起灣社區黨委書記吳錫良還與同事們有過一次小小的“爭論”。“我們社區這棟樓總面積1500多平方米,以前在純辦公空間上占用面積較多。這次改造,有同志擔心辦公面積小了不夠用?!眳清a良說。
為打消大家的顧慮,吳錫良自己帶頭做起,“兩委”干部也紛紛表態。整合后黨群服務中心騰出了近400平方米的功能區,辦公面積的減少換來了中心功能布局更加科學規范。
新的健身器材、活動室豐富了社區居民群眾的業余生活,受到一致好評。社區工作人員們都喜出望外。
“打造黨群服務中心,最重要的是從黨員群眾需求出發、利益共同點出發,才能把‘同心園’建設好。”東區黨工委書記周俊峰告訴記者,東區通過上門走訪、發電子問卷、傾聽青年心聲等方式了解群眾需求,量身定制服務,努力做到服務區域最大化、辦公面積最小化,推動社會效益最優化。
群眾接待室化身為“客廳”
統一服裝、統一儀容、統一辦事規范,高標準開展服務……中山在推動黨群服務中心試點建設的同時,還對相關規范、制度進行探索創新。
不久前,中山印發《全市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工作指引(試行)》,明確黨群服務中心實體化、功能化、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的具體工作要求。
比如,為改變過去“九龍治水”的局面,中山統籌宣傳、民政、司法、工青婦等近20個職能部門,充分發動村(社區)有關事業單位、社會組織、黨員群眾、志愿者等廣泛參與,匯聚各方資源。
中山還推動了黨群服務中心統一外觀和規范掛牌,健全規范掛牌的長效機制。各部門都可以進入黨群服務中心,但必須執行統一的標準規范。而對村(社區)的有關考核不以是否掛牌來評價,推動相關職能部門把主要精力放在實際功能和服務上。
在參與黨群服務中心的建設過程中,潘瑾對“服務”這一標準有了更深認識。“以前對接群眾,通常在綜治維穩室或信訪接待室,群眾剛進門看到門牌就仿佛有一種緊張對立的氛圍。在新打造的黨群服務中心,群眾接待室按照要求設計打造成為像家里的客廳一樣,讓我們像面對家人一樣接待群眾?!迸髓f。
南方日報記者 吳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