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4日-9日在北京召開。作為疫情以來我國首場線下重大國際經貿活動,服貿會受到全球的廣泛關注。
作為全球第二大服務貿易國,我國服務貿易發展有哪些優勢?服貿會又將為我國服務貿易發展帶來怎樣的機遇?作為一個貨物貿易大省,未來廣東服務貿易發展應在哪些方面繼續發力?南方日報記者采訪了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李俊,進行解讀。
服務業競爭力提高支撐貿易逆差縮小
南方日報:世界貿易組織的數據顯示,我國已連續多年為全球服務貿易第二大國。您如何評價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
李?。簭?014年開始,中國已經連續6年成為全球服務貿易第二大國,僅次于美國。總體來看,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確實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對于我國對外開放、經濟貿易高質量發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全球外貿市場的地位也越來越高,為全球貿易投資的增長提供了機遇,各國都看好中國服務市場的機遇。
但是,傳統服務貿易旅游、運輸、建筑三大板塊的占比仍然較大,服務業的開放度、便利度以及國內配套的改革,都需要進一步加強。
南方日報:和貨物貿易不同,我國服務貿易一直處于逆差狀態,但近年來逆差有所縮小,您如何理解這種現象?
李?。鹤罱@一兩年,我國服務貿易逆差有所縮小,包括今年疫情沖擊下,我國服務貿易逆差仍然保持了縮小的趨勢,這對我們是個好事。分析背后的原因,首先是我國服務產業的競爭力在逐年提高,一些新興的服務貿易,包括軟件信息服務業、服務外包等服務貿易領域的新業態的競爭力不斷提升;其次,從行業來看,我國服務貿易逆差下降,還與國內這兩年出國旅游、出國留學的熱潮減退有關,雖然總體量仍然不小,但增速明顯回落,導致旅游項下貿易逆差大幅下降。
更為重要的是,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并不斷深化服務貿易創新試點,召開服務貿易交易會等,大力促進我國服務出口,使得近年來我國服務出口則增長速度快于進口增速,這也導致我國服務貿易逆差縮小。
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受疫情沖擊較小
南方日報:受疫情影響,上半年我國服務進出口規模下降,但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增長9.2%,這是為什么?
李俊:和旅行、建筑等傳統服務貿易需要面對面交易不同,絕大多數知識密集型服務都是可以進行數字化交付和提供的,比如金融服務貿易,可以直接網上提交申請、放貸等。尤其是在疫情之下,出現了很多服務貿易的新業態新模式,這些新業態新模式很大一部分是與新技術和信息服務貿易有關的,這類貿易在疫情影響下,還保持了一個好的增長勢頭。
從大的方面來說,也與我國經濟環境和產業復蘇有直接關系。雖然疫情之下,旅游等傳統服務業受到沖擊較大,但總體上我們復工復產的進度是比較快的,那就意味著與國際的一些數字化交付的服務貿易,包括融資、知識產權、專業服務、信息技術和電信服務等交易需求仍然較大,供給能力也逐步恢復,在供需兩端受到疫情沖擊較小的狀態下,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就實現了較快的增長。
南方日報: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推進建設貿易強國。從服務貿易大國走向服務貿易強國,我國還應在哪些方面進行提升?
李?。弘m然我國從服務貿易規模上確實位于全球第二位,但距離服務貿易強國還有很大差距。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服務貿易在質量上、結構上、企業主體和開放程度方面還有差距。要從服務貿易大國邁向服務貿易強國,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推進。
一是服務產業的基礎要打好,我國服務產業的競爭力、品牌知名度要進一步提升,服務貿易的促進政策和促進平臺要進一步完善,服務貿易統計要進行改革;二是服務市場要進一步開放,既要把國外優質的服務“引進來”,也要把國內的服務“走出去”;三是企業主體的培育,比如美國金融機構、評級機構、互聯網平臺等,都是全球布局的,擁有全球知名度,因此我們要在服務貿易的各個領域,擁有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服務企業。
服貿會將創造更多交易機會推動互利共贏
南方日報:對于即將開幕的服貿會,您有著怎樣的期待?
李俊:服務貿易交易會,首先是一個為國內外服務企業提供的交流交易平臺,要把全球最新的服務產品和服務技術,以及最新的新業態新模式展示出來,創造更多交易的機會,通過這個載體讓國內外相關企業走在一起,達成貿易投資的項目合作,推動互利共贏。
南方日報:廣東是貨物貿易大省,近年來服務貿易也取得了巨大進展,您認為廣東在服務貿易方面有何天然的優勢?未來廣東服務貿易發展應在哪些方面繼續發力?
李?。簭V東是開放型經濟的大省,也是改革開放的先行區,本身又毗鄰港澳,這是開放的優勢;另外,廣東的產業規模和企業主體的國際化程度都居全國前列,這都是廣東發展服務貿易的基礎性條件和先天優勢。
從現狀來看,廣東是全國服務貿易三大核心區之一,未來如何推進廣東服務貿易發展,我認為還應該通過開放引領,尤其是發揮毗鄰港澳的優勢,把全球的優質服務“引進來”,也可以把國內的優質服務“走出去”,實現雙向開放。
從這個角度來說,廣東應該利用好前海、南沙、橫琴三大自貿片區的平臺,尤其是今年8月,珠海橫琴與澳門人員往來和車輛通行更為方便,這些都將引領廣東打造服務貿易新高地。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趙曉娜 王詩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