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至9月3日,全市城管部門共檢查垃圾分類點位4037個,發現問題1072處,檢查垃圾收運車輛321臺次,檢查垃圾處理企業61家,開出《責令整改通知書》1003份”……
日前,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召開新聞通氣會,通報《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下稱《條例》)實施前三天垃圾分類專項執法檢查行動情況。
彩田村小區垃圾分類設施。
將對全市3500多個住宅小區實施全覆蓋檢查
“盡管市民對垃圾分類的認知度和認同感普遍增強,但仍有一些人和單位對于垃圾分類怎么做、法律責任等《條例》的具體條款一知半解,部分小區更是沒有嚴格落實“集中分類投放”管理要求,存在分類收集容器缺失、垃圾投放點環境差、垃圾清運不及時等問題,垃圾分類管理臺賬也有待進一步不完善?!蓖鈺?,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事務中心副主任梁衛坤表示。
梁衛坤還坦言,執法中發現不少大型商超、集貿市場、商務辦公、旅游景點等場所,垃圾分類投放管理人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分類設施不完善,存在混收混運現象。此外,部分生活垃圾運輸單位也未按要求配備密閉化運輸車輛,車身未按要求噴涂分類標志。
對此,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副局長楊雷表示,深圳城管部門將聚焦突出問題,在分類投放環節,對全市3500多個住宅小區實施全覆蓋檢查,同時緊盯問題高發小區,翻倍增加城中村的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從原來的一個投放點服務700戶,改為一個點服務300—400戶,住宅小區的垃圾分類將是執法重點。
彩田村分類模式受認可
在深圳城管將要對全市3500多個住宅小區實施垃圾分類全覆蓋檢查之際,針對如何讓垃圾分類成為市民生活習慣的一部分?如何改進垃圾投放點臟亂差環境,讓市民不再排斥垃圾投放?這一系列問題,位于福田區的彩田村正給出一個好答案。
1.投放點增設雨棚、語音提醒等基礎功能
彩田村位于蓮花街道彩田社區,共有住宅14棟、2030戶、10150人。據蓮花物業彩田村管理處經理宋剛介紹,彩田村共建成14處垃圾分類投放點,其中6處為景觀式,具備雨棚、洗手池、照明設施、語音提醒裝置、分類桶等基礎功能,還加裝了烘手機、金屬外罩等人性化設施,整體設計與小區綠化植被相互協調,兼具功能性和便民性,極大提升了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體驗和小區整體環境水平。
記者在彩田村現場看到,所有垃圾投放點的垃圾桶都隱藏在“高大上”的鐵皮柜內,小區居民在投放垃圾時,不會存在污水橫流、臭氣熏天等情況。而在廚余垃圾非投放時段,垃圾桶也無需撤離,物業管理人員將其鎖上即可,讓小區居民養成良好的投放習慣。
2.督導員履職能力與獎懲掛鉤
值得一提的是,在該小區,督導員在提高居民參與分類投放的準確率、參與率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據了解,為提高督導員專業能力和履職水平,所屬蓮花街道派人每晚7-9時到小區投放點檢查督導員履職,履職情況與督導費發放標準掛鉤。履職好的可頂格發放;履職情況差的將降格發放,屢教不改的將被取消督導資格。
3.廚余垃圾實現日產日清,循環利用兩大閉環
而為增強廚余垃圾自主處置能力、打造標桿,蓮花街道還依托小區內垃圾轉運站,在彩田村先行試點建設廚余垃圾全過程管理模式——引入專業廚余垃圾處置設備,就地就近對廚余垃圾進行脫水、提純處置,產出可用作堆肥渣料反哺小區綠化植被,廚余垃圾減量率達85%,初步形成廚余垃圾日產日清不過夜、循環利用可再生兩大閉環鏈條。
在楊雷看來,彩田村的最重要經驗在于其設施好、物管好,廚余垃圾不出小區,讓垃圾減量出實效,希望其他小區能夠前來學習借鑒?!搬槍用瘢灿“l了很多垃圾分類投放指引,希望幫助大家盡快熟悉和了解垃圾分類。很多居民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多是通過手機,接下來深圳也會陸續開發一些有針對性的宣傳,特別是針對一些重點條款進行解讀”。
據了解,從去年開展撤桶以來,彩田村每天收運生活垃圾量已從21噸降至14噸,減量率達33.3%;,每日收運高純度廚余垃圾14桶(每桶按120L計算)約1噸,人均每日廚余垃圾分揀量0.11kg
【南方日報記者】杜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