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州市政府網站上公開了廣州市打造精品工程、推動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的會議內容。
會上透露,廣州正全力推進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先行先試,高標準繪制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一張圖”,形成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廣州樣本”。
此外,廣州還將在城中村改造中,推進“村村大師作”,推進招投標模式創新,計劃用兩年時間,建立全市材料和構配件溯源體系。
打造海灣風貌的立體化多層次城市空間形態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當前,廣州正全力推進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先行先試。
具體而言,廣州堅持美麗國土空間新發展理念,高標準繪制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一張圖”,探索雙評價、三線劃定、國土空間用途分區與管控、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存量利用、規劃實施監督等國土空間規劃關鍵技術內容,形成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廣州樣本”。
2020年上半年,廣州市共獲批復用地約25平方公里;統籌開展土地資源供應管理,2020年度上半年供應計劃完成率達到70%。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修編工作方面,完成15片歷史街區和817處歷史建筑保護利用規劃。
根據計劃,廣州接下來將積極引入國內外知名設計機構和設計大師,開展全球視野、多團隊的國際性競賽,并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設計機構和設計大師在廣州設立分公司或工作室,充分利用城市更新,打造“設計、創意示范街區”,吸引高水平設計團隊入駐。
聚焦重點功能平臺,精準發力強服務、優環境,做好強支撐、著力增后勁,推動重點功能平臺空間品質和建設水平雙提升。發揮示范帶動效應,各區樹立1-2個高質量建設樣板,形成宣傳與帶動效應,以點帶面提升廣州城市建設的整體風貌。
會上強調,廣州將嚴把設計關,充分利用山海資源,形成海灣風貌的立體化多層次城市空間形態,對建筑、天際線、街道、公共空間等四大要素進行控制和指引;引入低沖擊開發、綠色能源、再生水、綠色交通、健康城市、綠色建筑、海綿城市等前沿規劃理念,加強建筑設計的精細化管理,把每一個單體打造成精品建筑。
計劃兩年時間建立全市材料和構配件溯源體系
今年以來,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會同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交通運輸局、水務局和林業園林局聯合印發了《廣州市打造精品工程推動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該方案對全市打造精品工程提出總體目標:2020-2021年,全市政府投資建設的各類工程每年納入精品工程進行培育的比例不低于5%,2022-2025年,比例不低于8%,到2025年力爭達到12%。
該方案對全市打造精品工程提出11項重點任務,從八個方面致力打造:包括加強前期策劃論證;依法依規吸引、鼓勵國內外更多高水平設計團隊和設計大師參與廣州市建筑設計工作;推進招標投標模式創新;實施綠色施工技術,提升建筑實體質量,培育“建筑工匠”隊伍;落實保修維護管理責任;提升建設科技創新能力,積極推進綠建節能及裝配式建筑發展等工作;加強信用管理;推進示范建設等。
接下來,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將進一步推進精品工程建設和行業高質量發展工作。
一方面,從提升設計水平上把好精品工程“源頭關”,加強高水平設計團隊建設,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設計機構和設計大師到廣州設立分公司或工作室。
在政府投資項目中,通過實施聯審決策制度、初步設計審查,從源頭把控建設方案質量,優化設計;在城中村改造中,推進“村村大師作”,打造更多精品項目。
另一方面,廣州將從創新市場管理上選優配強精品工程建設隊伍,包括推進招投標模式創新,工程招標可實施“評定分離”,優化評分辦法,細化評審,保障精品工程實行優質優價等。
此外,還將推行工程總承包和全過程咨詢模式,探索將裝配式建造技術和BIM技術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技術、數字孿生建造等內容納入評標內容,推動集成化、工業化、數字化建造發展。探索建立建筑材料集中采購平臺,建立全流程監管服務體系,帶動建筑業向高質量生產方向轉變。
從精細施工管理上,還將加強精品工程質量監督。在加強建筑材料管理方面,廣州計劃通過兩年時間,建立全市材料和構配件溯源體系。
加快推進沉香大橋、大坦沙大橋等項目建設
交通建設是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會上,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2021年全市政府投資建設的市政路橋和軌道交通工程納入精品工程進行培育的比例不低于5%的要求,市交通局正以市管項目為重點,市區聯動,全面開展精品工程培育和策劃工作。
目前,市交通局牽頭正組織加快推進沉香大橋、大坦沙大橋、魚琶隧道、會展西隧道、臨江大道—閱江路隧道、廣場東路隧道、化龍隧道、車陂路-新滘東路隧道(二期)等一批近期擬開工建設的市政路橋重點項目,按照“將高質量發展理念貫穿于工程項目建設管理全過程”的原則,把這些項目打造形成城市特質鮮明、功能元素豐富、綜合效益突出的精品工程。
南方日報、南方+記者 黃舒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