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時節,梅州嘉應新區處處仍是生機盎然。馬鞍山、芹洋濕地、劍英公園等猶如鑲嵌其中的翡翠,為城市增添了綠意;吉祥、站前、壢明、上坪四個安置區入住的群眾日益增多,為城市聚集了人氣;周圍四通八達的道路如同城市大動脈,串聯著正在建設的新學校、新醫院等民生項目,為梅州現代化城市發展輸送養分,帶來動力……
從空中鳥瞰,經過6年建設后的嘉應新區已是舊貌換新顏,正朝著“十年基本建成”的目標大步邁進。
新景象帶來新發展。在2021年元旦將要來臨之際,嘉應新區建設又傳來喜訊:綠軸花園廣場即將建成開放,備受市民關注的城市館將基本建成,區域所有道路也將全部驗收通車。這為接下來推進新區南拓計劃、推動梅州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進一步打造宜業宜居宜游的“世界客都·長壽梅州”增添了新的活力。
建成后的綠軸花園廣場集休閑娛樂、觀光旅游、文化記憶等功能為一體。(攝影:何森垚)
一軸
勾勒城市新面貌的輪廓和曲線
在綠軸花園廣場南入口處,記者看到園林工人正忙著布置花壇。據介紹,綠軸花園廣場項目由綠軸人行天橋工程和綠化景觀工程組成,設置鳳凰木園、藍花楹園、紫薇園、紫色多花繡球風鈴木園、桂花園、櫻花園、宮粉紫荊園、黃花風鈴木園、梅花園等九大花海。目前除公園局部細節進一步優化外,其它建設內容均已完成。
北起劍英公園,南至客都大道,毗鄰城市展覽館、青少年科技館和全域旅游服務中心,建成后的綠軸花園廣場長1380米、寬90米,集休閑娛樂、觀光旅游、文化記憶為一體,以慢行系統串聯起展現梅州客家文化的昨天、今天、明天這樣一種時代變化的視覺感,有效改善了周邊環境,提升了綠軸南延形象。
得知綠軸花園廣場即將于元旦建成開放,住在附近的不少市民懷著好奇心紛紛走進了公園,看到慢步道、景觀綠化一應俱全;走上橫跨上坪路、安康路的景觀天橋,還可以遠望大道如虹、車水馬龍的新區?!耙郧斑@里雜草叢生,環境臟亂差,沒想到現在變成這么漂亮的公園!”一位居住在附近的市民感嘆,這里的變化有點大。
按照“一軸三組團”規劃設計理念,作為景觀主軸的綠軸花園廣場由客家文化歷史貫穿整個地塊。同時,里面還設置了南北入口廣場、商演廣場等3個廣場,以及2處花架長廊、2處客家文化長廊、1座休閑景觀亭和3座公廁等公共設施。
“而三組團由南到北則分成歷史文化區、新城風采區、活力之源區,各組團空間均有綠地花園、廣場等,并通過景觀主軸有機串聯起來,讓更多的市民能在這休閑游玩,享受其中。”嘉應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城市規劃學中,“中軸線”是指在城市的核心部分,由系列建筑或街道顯示的一條規劃直線,在城市整體平面布局中居于控制性的地位。而綠軸花園廣場就像新區一條集景觀、功能與發展的中軸線,不僅是江南新城沿CBD地塊的大型綠化景觀帶,更是城市發展到一定程度形成的城市文化標志。
6年時間里,嘉應新區建成區面積從36.7平方公里擴大到53.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也增長到了45.78萬人,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約477.1億元,地區生產總值也增長到了180.29億元,成為梅州城區最具活力與潛力的一個區域。
而隨著周邊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知名企業也紛紛拋來繡球,商會大廈、中駿、銅鑼灣等24個總投資約380多億元的項目相繼落地,產業涵蓋了總部經濟、金融產業、現代物流和文化旅游等。
自南向北,如今的綠軸花園廣場如同一幅緩緩展開的畫卷,有機串聯著集軟件開發、企業孵化、人才培訓為一體的飛翔云計算大數據產業園,將傳統客家文化與現代脈絡時尚感相結合的時光梅州商業街,以及計劃打造智慧城市產業基地的佳都智慧綠洲PCI未來社區等……它們正逐步勾勒、著墨、添色,展現了城市新面貌的輪廓和曲線。
同時,位于綠軸最北端的劍英公園提升工程、紅色文化公園和南端的約亭頂公園已建成開放,實現了綠軸花園廣場與兩大休閑綠地的南北貫通,串聯起公園、濕地等景觀節點,形成一條山水、濕地、新城相融的連貫通道。
兩館
成為看得見風景的“城市窗口”
劍英湖畔南側,梅州城市館和青少年科技館靜靜地矗立,成為新區一道靚麗的新景觀。兩館占地面積共5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5億元,除主體建設外,還規劃建設共用廣場、地下公共停車場等。
從空中俯瞰,城市館外形似貝殼,建筑呈現圓潤溫婉的形態,詮釋著匯聚、孕育、包容的特質,并與生態、自然、多樣豐富的外部空間環境融為一體。這里是了解梅州的“城市之窗”,是市民互動的一個中心。
記者走進城市館,只見館內工作人員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布展,預計2021年元旦前可基本完成。按照目前的布展設計方案,一層擬展示“梅州印象”“梅州歷史”“梅州成就”“梅州未來”等版塊;夾層則提供辦公服務及游客休閑區;二層擬展示梅州重要區域和各縣(市、區)情況及規劃面貌版塊。
梅州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梅州市城市展館除了展示城市發展歷程和未來愿景外,兼顧政民互動、學術交流、規劃公示和旅游參觀等功能,真正成為梅州重要的公共文化建筑,宣傳城市魅力的“金名片”,有效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在促進對外交流和招商引資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它就像一部長卷,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認知一個城市的發展史;它是一個窗口,讓來賓最直接地看到一個城市的進步;它是一座橋梁,讓市民了解并參與城市的建設發展。
在展覽館一層,一個超大型的梅州中心城區全域沙盤,配合著大屏幕上的城市主宣傳影片《世界客都·長壽梅州》,描繪梅州城市發展的美好藍圖緩緩展現在人們眼前。有趣的是,館內還設置了動感自行車、足球等互動體驗設施。
在這里,你可以看到梅州舊貌換新顏的對比照片,了解美麗鄉村的建設成就;品味梅州的自然山水、民俗名品?!俺鞘姓桂^整體上將呈現梅州‘全域原中央蘇區范圍’和‘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定位和‘三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的歷史面貌特點,展示近年來城鄉發展成果和經濟社會發展成就?!鄙鲜鲐撠熑苏f。
“在嘉應新區、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工業園等梅州市重要區域和各縣(市、區)的展區,都設置了小規劃模型以及《九鄉美譽》《最美山水·神韻梅州》等多部宣傳影片展示,參觀者可以直觀地了解梅州的悠久文化、城市榮譽和值得期待的城市全景?!憋L語筑公司城市館項目負責人曾義紅說。
城市館旁邊,備受學生家長關注的青少年科技館也正在完成最后的收尾工程。這是一座集科普教育、科技體驗、學術交流、教育培訓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復合型、體驗式科技展覽館,展覽館包括展覽區、匯演區和青少年培訓區等。
科技館將以青少年、兒童的興趣為出發點,突出主題、精選展項,讓孩子們能夠接受科技思想文化的熏陶,從而喜愛科學、熱愛科學。嘉應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館建成后,將為提高青少年科技素養培養、廣泛開展科技科普課程和活動提供一個科學、先進的活動交流平臺。
36條路
打通城市的“毛細血管”
“江美路在哪?崗頂路又是哪條新路?等一下,我用導航看看?!崩顜煾凳峭辽灵L的老梅城人,做滴滴司機也有3年時間,但是來到嘉應新區江南新城,看到眼前開通的一條條新路,也有些把握不準該怎么走。
經過多年的建設,隨著僑鄉路、友誼路、萬達路、伯聰路、東匯路等10條道路的開通,江南新城規劃建設總長34.85公里的36條道路和總長20.2公里的11條地下綜合管廊已全部完成,這些四通八達的道路網如同密集的經脈,為新區輸送著新鮮血液。
同時,按照“一路一樹、一路一景”的設計理念,新區的道路綠化景觀也進一步提檔升級,營造“四季常綠、四季有花、喬灌搭配、花草混種、層次豐富、百花齊放”的新城道路景觀,劍英公園大道、華南大道等道路成為新的城市靚麗風景線。
嘉應新區的價值體現在區位優勢,交通則是它最能拿得出手的優勢。無論是飛機、高鐵還是自駕游,它是珠三角游客來到梅州的第一站,相當于是城市新的會客廳。為此,嘉應新區管委會在中環路率先建設移動和聯通5G試驗基站,在中環路、彬芳大道南、206國道機場段共建設43個智慧燈桿系統,將其作為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第一站。
為加快江南新城建設步伐,提升中心城區建設水平,梅州還對北起中環路、南接灣下隧道的G206國道進行了改造,計劃于2021年元旦前通車。“原來的道路交通流量大,經過的大型車輛又多,不僅擁堵交通,而且原有設施并不完善,與新城規劃道路路幅不相符?!奔螒聟^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
這條全長約1.7公里于2019年6月開始施工的,為何經過1年半時間才修好?“這是進出城區的主要干道,我去飛機場、高鐵、上高速公路都要經過這段路。”市民梁先生常常出差,對這條路何時修好非常關注。
原來,早在2020年春節期間,為保證市民出行順暢,施工單位趕在春節前鋪筑了第一層瀝青混凝土,臨時開通放行該段道路。但是春節后,卻發現局部路面出現異常沉陷現象?!拔覀儽銓Τ料莸牡胤竭M行探挖,發現道路沿線土路基地層多處地方出現非給排水管道漏水而導致的涌水現象,土路基受地下水浸泡,出現軟化現象,其中尤以橫六路至灣下隧道段揭露點數更多。”道路施工負責人說。
一方面是由于道路兩側原有標高高出現有道路標高,雨旱季節轉變容易引起地下水位突變,今年上半年降雨頻繁造成路基處于地下水浸泡狀態,已嚴重破壞路基基層;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路面受施工界面所限、管線無法遷改等方面影響,無法使用大型壓路機械碾壓路面,造成部分路基壓實度不夠到位。
為此,施工方決定對安康路至灣下隧道段進行高壓旋噴樁的補強方式進行全面加固,并對機場路口至安康路段設置止水帷幕、滲透溝、隔水層等,路基處理采用透水路基設計。道路水文地質情況復雜,施工難度大。“但我們還是在增加路基的強度及穩定性的前提下,提高了路面結構設計標準?!痹撠撠熑苏f。
而今,改造后的G206國道已拓寬到50米路寬,機動車道鋪設瀝青路面,平坦舒適。安康路至灣下隧道口路段也按20米路寬進行了擴寬改造,高峰時段路口的通行效率提升不少。“G206國道開通后,從江南到梅州西高鐵站的路程近了不少,上高速也方便了許多。”梁先生充滿憧憬地說。
(作者單位: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