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鼎湖與賀州昭平,兩個相隔數百公里的地方,因為一個共同的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
在對口幫扶廣西昭平的1200多天里,“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鼎湖區駐賀州市昭平縣扶貧協作工作組(下稱“工作組”)組長陸開朝和同事駕車走了20多萬公里路?!懊鎸Ψ鲐?,我們沒有退縮,沒有辜負黨和國家的信任。”陸開朝動情地說。
2017年9月,鼎湖區與昭平縣結對幫扶。鼎湖區累計統籌投入幫扶資金1.82億元,助力昭平全縣49個貧困村脫貧出列,12860戶55920人脫貧,2020年5月摘掉貧困縣“帽子”。
村集體經濟每年增收數萬元
地處廣西東部的昭平縣,境內山地面積逾87%,素有“昭平不平”之稱。在昭平縣云霧繚繞、層層疊疊的峰巒之中,隨處可見一片片蔥蔥郁郁的茶園。
工作組充分結合昭平縣茶葉資源優勢,以廣西將軍峰茶業集團公司作為昭平縣扶貧產業發展的龍頭,做大做強昭平茶品牌,以3030萬元東部幫扶資金作為全縣43個集體經濟幾乎為零貧困村的產業發展資金,建成粵桂扶貧協作產業“一園四基地”,包括1個規劃面積68畝的扶貧協作茶產業經濟園、4個面積1319畝有機茶基地和7000平方米茶葉加工廠房,為推動產業扶貧夯實了基礎。
該項目從2019年起,每年可為昭平縣43個貧困村實現增收3.5萬元。產業園和有機茶基地為附近的貧困戶提供工作崗位400多個,每人每年可增加工資收入1.8萬元。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國家立法禁養野生動物,對貧困村發展竹鼠養殖造成一定影響,為減輕疫情對粵桂扶貧產業的沖擊,工作組引導肇慶鼎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養殖項目落戶昭平,依托公司在種苗、養殖、人才、銷售等方面優勢,采用“示范帶動輻射”的發展模式和“公司+基地+貧困戶”的帶貧機制,發展當地農村經濟。
項目利用原有的15個貧困村竹鼠養殖場地與設施,改造成7個養殖規模共150萬只的鷓鴣基地,實現“騰籠換鳥”推動禁養產業轉型發展,每年可為15個貧困村集體經濟增收5萬—10萬元,受益貧困人群11269人。
企業發展與扶貧協同推進
“節假日我們一天的收入有上千元?!蔽羧盏呢毨衾柙蒲?,如今在黃姚古鎮景區門口支起美食攤,生意紅火。去年,鼎湖區在黃姚鎮組織就業培訓,黎云燕拉上丈夫,一起參加了粵菜師傅培訓,現在夫妻倆掌握了一門手藝,生活越過越好。
自鼎湖區和昭平結對幫扶以來,鼎湖以訂單式技能培訓和就業服務跟蹤提高就業技能水平,共培訓貧困戶740人,其中粵菜師傅108名、殘疾人269名、中職學生260名、育嬰員101名。
受疫情影響,原本通過粵桂扶貧協作引進的深圳市欣恒泰電子有限公司訂單減少,導致昭平縣的扶貧車間暫停生產,原來在車間就業的貧困戶也因此失業。
工作組馬上調整對策,通過提供優惠政策,吸引了具備豐富電子產品加工經驗、成熟的生產管理經驗和先進生產設備的廣東慶峰科技有限公司,升級機械設備、裝修廠房,提高企業生產水平、管理水平,率先在昭平鎮移民搬遷安置小區建立起粵桂協作就業扶貧車間示范點,定點輸送貧困戶就業,就業人員每月工資在2500元至5000元不等,每年每人至少可增收3萬多元,既解決了企業的用工問題,也解決了貧困戶就業問題,實現企業發展與精準扶貧的協同推進。
而后,兩地以扶貧搬遷安置小區為切入口,在昭平縣內10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設粵桂協作就業扶貧車間,解決了20多個貧困村1000多名貧困戶的就業問題。
此外,工作組還充分發揮鼎湖區結對幫扶全覆蓋的橋梁紐帶作用,通過“以買代幫,以購代捐”,依靠東部供銷聯社網絡資源優勢,引導民營企業參與消費扶貧,推進與貧困地區建立穩定的扶貧農產品供銷關系。
南方日報記者 施亮
通訊員 梁家源 王焌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