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8年12月正式實施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以來,中國再次為全國版負面清單“瘦身”。
12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公布《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0年版)》,新版清單放開了“森林資源資產評估項目核準”“碳排放權交易核查機構資格認定”等措施,刪除了“證券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核準”等措施,清單事項縮減至123項,比2019年版清單再減8項。
根據《國務院關于實施金融控股公司準入管理的決定》,新清單將金融控股公司設立相關管理措施增列入清單。新增準入事項“未獲得許可或資質,不得超規模流轉土地經營權”。
受訪專家指出,中國碳排放核查市場的開放有利于借鑒部分發達國家經驗,增加國內減排成績的透明度;放寬報關、檢驗鑒定領域有利于提高進出口業務的便利化。
新清單把證券公司董監高的任職資格審核交給了企業,反映了中國將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決心,但同時也更加注重防范金融控股公司、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等機構的系統性風險。
兩年三版縮減18%管理事項
12月16日,在國家發改委例行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孟瑋介紹,經過修訂,2020年版清單與2018年版清單相比,事項數量由151項縮減至123項,縮減比例達到18%,與2016年試行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草案(試點版)》328個事項相比,縮減比例高達62%。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指出,連續縮減負面清單,一方面反映中國正在持續擴大開放,這將為國內外企業釋放更多的投資機會;另一方面,也是中國在風險可控基礎上加快國內制度改革的客觀需求。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認為,近年來中國簽訂了RCEP等一系列自貿協定,這對國內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中國市場化管理的水平也不斷提升,這為不斷放寬市場準入提供了條件。
他指出,與全國版負面清單一致,今年全國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也由40條減至33條,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則由37條減至30條,“全國版負面清單是另外兩個清單的基礎,后者側重于外資,而根據內外資一致的原則,全國版的清單也會隨之縮減?!?/p>
孟瑋介紹,中國持續清理和規范違規制定的準入類負面清單,取消各地區自行編制發布的市場準入類負面清單23個,有效杜絕了“負面清單滿天飛”的情況,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的統一性、嚴肅性、權威性在不斷增強。
趙萍指出,此次修訂調整規范了部分措施的表述,根據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要求,縮減20條措施管理范圍,規范7條備案類措施表述,將5條管理措施轉為暫列,修改完善72條措施表述,這有利于確立負面清單的嚴肅性,破除清單之外的隱形壁壘,防止“大門開了小門未開”。
白明指出,近年來,在負面清單具體條款數目上,中國實現了應放盡放,目前條目已大幅縮減,負面清單大幅減少條款的空間正在收窄,未來可能會更加側重在條款內容上的微調,這是負面清單更加成熟的表現。
刪除券商董監高任職資格核準
孟瑋指出,在保持清單體例架構總體穩定的基礎上,新版清單對所列事項措施堅持應放盡放、當改則改、審慎增列。
在放寬市場準入上,清單刪減放開了“森林資源資產評估項目核準”“礦業權評估機構資質認定”“碳排放權交易核查機構資格認定”3條措施。
在白明看來,這有利于國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繁榮,中國將力爭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排放權交易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體制安排,放寬相關領域市場準入將激活這一市場的競爭與活力,以市場化手段促進節能減排。
趙萍表示,上述領域大都是核查評估行業,這是中國服務業開放的一個重要領域,有利于引入更多市場主體,增強行業競爭力。
此外,她指出,中國在碳排放市場開放過程中可以借鑒一些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的先進經驗。一方面,對標世界較高水平的資格認定機構有利于與國際對接標準,做到科學專業、公正合理;另一方面,與國際接軌有利于增加國內減排成績的透明度,核查的標準也更容易得到世界的公認。
根據“放管服”改革進展,新清單還刪除了“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業務的檢驗許可”“報關企業注冊登記許可”等條款。
白明指出,放寬報關登記、檢驗鑒定等環節的準入是國際慣例,國際上也有SGS等權威的認證機構,這有利于提高進出口業務的便利化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新清單還刪除了“資產評估機構從事證券服務業務資格審批”“證券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核準”等管理措施。
趙萍指出,這是中國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開放的重要舉措。
在她看來,放開證券公司董監高任職資格核準就是拓展金融開放新空間的嘗試,這將把證券公司董監高的任職資格審核交給企業來做主,增強企業的自主經營權,減少了行政的干預,在對外開放的大背景下,這有利于證券公司在全球范圍整合金融業高管人才資源。
納入金融控股公司等準入管理
新清單還審慎增列了少數事項措施。比如,根據《國務院關于實施金融控股公司準入管理的決定》,將金融控股公司設立相關管理措施增列入清單。
白明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領域重大風險是三大攻堅戰的重要內容,中國在擴大金融業開放的同時,也更加注重風險防范,這一方面是因為隨著疫情的發展,全球金融市場波動性加大,容易對一些國家的金融體系造成沖擊;另一方面也需要防范國內金融控股公司杠桿率過高、過度擴張帶來的風險。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這傳遞出中國將加強對金融等部分行業監管的信號?!彼f。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指出,中國在擴大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過程中應當防范一些大的跨國公司出現贏家通吃的局面,同時也要防范國內的一些金融控股企業,借助互聯網與平臺經濟消滅對手,抑制市場競爭。
趙萍指出,國務院9月印發了《關于實施金融控股公司準入管理的決定》,其中第一條就是對金融控股公司實施準入管理,并對金融控股公司的設立條件和程序、股東資質、資金來源和運用、資本充足率、股權結構、公司治理做出了具體的監管要求,因而相關條款列入了負面清單。
清單還新增了“未獲得許可或資質,不得超規模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準入事項。
趙萍指出,土地流轉有利于農業的大規模經營,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超規模流轉土地經營權,并將土地改作他用,比如大規模集中開發房地產或從事其他投資行為,在準入環節通過行政許可和行政審批的方式有利于彌補這一漏洞。
白明認為,列入上述條款一方面要注意防范土地違規流轉打破18億畝耕地紅線,另一方面也要保護農民利益,通過資格審查或項目審核,防止大規模流轉造成土地兼并。
“負面清單修訂并不是只減不增,而是有增有減?!泵犀|表示,新清單及時依法納入了金融控股公司、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等準入管理措施,保障了清單的嚴謹性、規范性。
趙萍指出,未來中國的負面清單將在整體削減條目的趨勢下,根據國外環境和國內發展需要保持動態的雙向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