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百家上市企業"走進龍崗"活動舉行,逾150家有投資拓展意向的上市、擬上市企業代表獲邀參加了本次活動。這也是龍崗區全方位開展"招大、好、優商"的一次專項招商推薦活動,龍崗這片投資興業、逐夢圓夢的熱土,再次向世界發出邀約。
無獨有偶,這個月的第一周,胡潤在造榜的世界中扔出一個"炸彈",其專門研究編制百富榜的機構胡潤研究院首次發布《2020胡潤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區域百強榜》。在這份榜單中,深圳市龍崗區、寶安區、南山區、福田區進入前10位,其中,龍崗區位列全國第二,僅次于上海浦東,是名副其實的"最具投資潛力之城"。
同時,在該榜單5個子榜單中,龍崗區在"科技創新"子榜單排名第一,在"人口發展""文化發展"子榜單中均列第二。龍崗為何能在此次"潛力"排名中扮演"黑馬"?胡潤"投資潛力區域百強榜"的出爐,背后又有著怎樣的故事?深圳晚報記者周智琛、李劍南九問胡潤,探討區域發展新動能和新動向。今全文刊發,以饗讀者。
關于"百強榜":軟硬兼具,標定排名
一問:胡潤研究院是首次發布《2020胡潤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區域百強榜》(以下簡稱"百強榜"),將研究目光投向"最具投資潛力區域",這一概念的提出在國內也是比較新穎的,其背后的歸因和邏輯是怎樣的?
胡潤:20多年來,我們一直通過我們的榜單來推動投資價值、弘揚企業家精神,先從百富榜系列開始,然后又從500強系列和獨角獸系列來持續實踐我們的思路。通過接觸很多的民營企業家,包括這些民營企業中的高管,我發現,近年特別是在今年,因為疫情等多種因素,國際上的來來往往沒有那么方便了,很多好一點的企業,越來越把眼光放在了中國國內,擴大自己在中國區域的投資范圍。
這是第一個現實。
第二個現實。今年下半年我接觸了一些地方政府,發現這些地方政府的思路是非?;钴S的,很重視吸引企業落戶,尤其是500強這樣的大企業。
這是我們做這份"百強榜"的另一個現實背景。
第一次想到做這個榜單,是去年4月份。當時我在江蘇省宿遷市,跟幾個朋友聊著聊著,我說我想做這么一個榜單,那時還只是想做縣級市,就是最有投資潛力的縣級市,但是朋友們就建議我,城市太大,但是縣級市太小,可以按照區域來做。
這是榜單的一個緣起。
然后是確定目標讀者。策劃一個榜單,首先我要想這個榜單是給誰看的?我覺得應該給我們百富榜上的企業家們看,給中國500強的企業高管們看;然后是給各個區域的管理者們看,對于各自區域的優劣勢,從我們的角度進行梳理,給予一個參考。
但是做起來才知道這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因為我們一直以來做榜單都是通過公開信息,但是你怎么能通過梳理公開信息來預測"潛力"?
最后我們形成的這份榜單,編輯方法分兩大板塊,一個是硬經濟指標,一個是軟經濟指標。硬經濟指標占我們榜單的權重是62%,軟經濟指標為38%。
硬經濟指標主要是一些已經產生的數據,比如經濟發展的實力。軟經濟指標更指向一個未來,包括區域對教育和醫療的投入力度,也包括文化實力,這些不一定是一天兩天就能在
GDP上體現的,但是它就代表未來的潛力。榜單制作歷時一年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一直在想怎么能突出"未來"?打比方說,有一個投資者,你把最近一年漲得最好的股票給他看,可能有點參考意義,有點娛樂作用,但是幫不了他明年的投資。如果我告訴他比特幣漲了很多,但是這個機會已經錯過了,這樣做沒多大價值和意義。所以我們一直想去結合一些軟經濟指標,能表現未來投資潛力的指標。所以這塊是我們最大的一個創新。
榜單排出來以后,我們就看到前10名是比較明顯的,比較突出,所以前10名我們列出了排名。后面第11名到第100名,我們叫 Top100,按字母排序。
二問:本次榜單的評選以國家"十三五規劃"提出的19+2城市群為樣本基礎,通過評選的過程與結果,對于當下中國城市群發展有怎樣的認識和啟示?
胡潤:我們做榜單盡量要做得清晰化。因為一個榜單成功和不成功,我認為要看你的維度和邏輯清晰不清晰。所以我們就需要找到一個抓手,不能說全中國所有的城市都做,鎖定城市群這個范圍,就比較好去推動榜單落地。那么榜單出來以后,我們發現結果和中國經濟的發展狀況也是比較吻合的,Top10里面,珠三角區域比較多,Top100,長三角區域更多。
做這份榜單的過程中,我也見過蠻多的區域主官,我發現大家越來越清楚自己的地域特點,自己的發展方向,對自己的優勢行業,對自己的區域優勢,對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是比較清楚的,對于市場是比較了解的,這是一個蠻明顯的感受。
但是我們也不能把一個榜單做得太細了,我認為有點參考價值就夠了。對于一個中國500強企業來說,可能會想深圳龍崗、寶安、南山、福田,為什么能排得那么靠前,他們想去稍微多了解一些。我覺得這就足夠了。
三問:榜單評選建立在8類一級維度,下設20類二級維度,根據各維度的重要程度賦予不同權重。能否更詳細解讀"維度"設立的標準,"權重"分布的模式?
胡潤:這要回到我們的評分。剛才我說了,一個是硬經濟指標,一個是軟經濟指標。硬經濟指標有三大項,一個是經濟,一個是人口,一個是交通,軟經濟指標我們有五個,社會治理、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公共資源和文化發展。
那么硬經濟指標更具有確定性,我們給了重一點的比例,所以是62%。軟經濟指標指向未來,更主要是一種趨勢的顯現,所以我們給了38%。
那么公共資源里,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這兩大塊,其實也是有比較"硬"的數據來支撐的,但是對于投資來說,它們更主要還是體現了一個未來的潛力,是區域發展的基礎。
對投資者來說,生態環境也是被越來越重視的,生態建設得怎么樣,大家還是蠻在乎的,所以我們也將這一項列為非常重要的軟經濟指標。
關于龍崗區:科創引領,集群發力
四問:在"百強榜"中,龍崗區總榜排名第二,尤其是在科技創新子榜單中排名第一。能否結合評選研究過程,對于龍崗"科技創新"的領先予以更詳盡解讀?
胡潤:先說說企業。我們百富榜上榜企業家的人數,從五六年前開始,深圳就是僅次于北京的,這一點給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們剛剛還發布了一個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榜單,有60家深圳企業上榜,包括騰訊、平安、華為這些巨頭,還有像邁瑞、比亞迪等一些行業頭部企業。
所以說企業的活力和區域的活力是有強關系的,我們在這次"百強榜"榜單
Top10里能看到深圳四個區。深圳的企業家對我來說,首先是"想"得比較大,對一個企業家來說,當他的企業規模超過了100億元的話,可能他會覺得已經夠了,但是對于深圳的企業家來說遠遠不夠,他們的目標往往是幾百億元、上千億元。這些企業和企業家們會"傳染"這種企業家精神,會帶動更多的企業也向更大的境界去發展。
本月底我們還會到深圳發布一個關于粵港澳大灣區的新榜單,這個也是我們以前沒做過的,我們覺得同樣會有它的吸引力在。
再說一下具體的子榜單。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對科技創新維度確實是賦予了比較高的權重,因為說未來潛力,科技創新肯定是代表未來的重要部分。
科技創新之下又有幾個重要的評選因素考慮在里面。一個是"雙創"平臺的建設,然后是研發潛力,另外一個就是科技創新的活力。我們發現在這三個重要的指標下面,龍崗區的表現都非常亮眼,并且位居前列,所以龍崗區就毫不意外地排到了第一,這也是數據累積直接的一個結果顯示。
我可以再舉幾個例子來說明一下。
龍崗區的創業平臺發展得非常迅速,有幾個比較大的原因,一個是龍崗區的創業成本比較低,我們可以從很多新聞報道、政府公開的指導文件里看到,從創業培訓到社保政策、租金補貼這些方面,龍崗區都是比較給力的,人力資源部門對創新創業者的扶持力度很大,這是一個創業的基礎,打實了。
第二點,龍崗區政府在積極地鼓勵發展眾創、眾包、眾服、眾籌空間,這樣的話對于創業者的創業環境是非常友好的。如果是看數據的話,可以看到龍崗區高新技術的產業產值非常高,全社會研發投入占 GDP比重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同時像華為這樣的大型科技企業就在龍崗,它是有強大的示范引領作用的,同時也能從一個側面體現出龍崗區科技創新的營商環境。
五問:在人口發展和文化發展兩個子榜單中,龍崗區均位居第二,從人才紅利的釋放和文化軟實力的角度,龍崗有哪些優勢?
胡潤:人口發展這項,深圳這邊不用說,這兩年當地政府支持吸引人才的政策是非常給力的。文化發展方面,龍崗吸引了非常多的文化企業進駐,深圳比較出名的全國(大芬)中青年油畫展,已經在龍崗區連續舉辦了9屆,華僑城集團斥資300億元在龍崗的甘坑小鎮去打造中國文創第一城,縱觀全國,這也是打造文創產業的大手筆。從文創產業集群這個角度來看,龍崗是非常有潛力的。
從政府的政策扶持和戰略定位來看,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都是龍崗比較重要的兩個方向,會持續引入高端科研機構、重點實驗室入駐。那么這方面的人才肯定也會往龍崗流動。我們的理念是,有人口聚集的地方就有經濟活力,但是人是隨產業走的,龍崗重點發展科技創新這樣的產業,人才自然就會被帶過來。
六問:不久前進行的深圳全球招商大會上,龍崗區篩選報送了33個簽約項目,總投資額約606億元。33個項目中,有三分之一屬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領域,突顯了龍崗對于 ICT產業項目的強大吸引力。從 ICT產業集群發展的角度來看,龍崗區具備哪些優勢?
胡潤:產業集群方面,ICT也是全球招商大會上面大家都比較關注的一個產業鏈。
龍崗區的 ICT發展,我們認為是有優勢的,原因是在世界比較著名的 ICT產業集群區里面,龍崗是全產業鏈比較完善的。從研發人員來說,龍崗高出亞太地區的其他幾個 ICT產業集群區50%以上,絕對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從區內的企業來說,專利的數量也是比較靠前的,在全球都比較靠前。第三個,業務收入是亞太地區產業第二、第三聚集地的1.8倍和2倍。我們從這三個方面來看的話,龍崗發展 ICT全產業鏈是比較有優勢的。
七問:對于看到榜單,有興趣到龍崗投資的企業,有何建議?龍崗在進一步服務好落戶企業方面,還應注意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
胡潤:從服務好企業落戶來說,我們認為有幾個方面,一個是剛才說到的,ICT是龍崗區一個比較受關注的產業鏈,那么就要持續打造 ICT全球產業高地,要明確這樣的一個持續戰略。
第二個就是怎么樣服務落戶的這些企業,肯定是要把人留住,才能留住未來的活力。就是要進一步提升對人才的服務,包括安居樂業、子女入學、醫療保障,這些都是可以去考慮的。創造一個全新的創業主體的環境,包括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對于這些科技創新企業,可以考慮出臺一些扶持政策,幫助引導企業的知識產權變成它的一個資產,這樣的話營商環境會不斷優化,持續促進企業的創新活力。
關于未來發展:三大高地,賦能灣區
八問:龍崗區委書記張禮衛曾經表示,龍崗未來將打造"三個高地",一是依托坂雪崗科技城打造世界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打造產業高地;二是依托大運新城,打造創新高地;三是依托龍崗自有的生態本底、客家文化資源、良好城區品質等,打造人才高地。結合本次榜單的調研、評選,對龍崗未來打造"三個高地"的目標有何建議?
胡潤:其實我覺得這三個戰略方向,跟我們榜單的研究結論是比較契合的。從持續鞏固發展 ICT技術,到推動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都是國家在倡導的方向。我覺得這對于未來龍崗創新驅動是非常有利的,因為有了這個政策、發展戰略在這里。
第二個像大數據這些產業,可以結合自身優勢進行一些新的嘗試。如果成功的話,等于為深圳甚至全國提供一個可以去復制、推廣的案例和經驗,起到一個示范的作用。
第三個的話,其實也是剛才我們說到的軟實力,把整個城市整個區域的治理體系提升到一個現代化水平,這樣的話更多的企業、人才才會愿意留下來。
九問:龍崗位于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腹地,是深圳"東進戰略"的主戰場。從大灣區整體協同發展的角度看,龍崗應如何進一步規劃定位,利用好"雙區"驅動的時代機遇,將"潛力"變為實力?
胡潤:這個問題非常有啟示性,雖然不在榜單這次的研究范圍內,但是我們在制作榜單的過程中也留意到相關資料,我覺得大家可以交流分享。
第一個就是龍崗提出的"雙核"驅動戰略。一個東核心是大運新城,一個是華為所在的西核心。兩個"核心"可以說是未來支撐龍崗高質量發展的兩大引擎。
大運新城就是城市的新客廳,它在交通樞紐上有很大的優勢,是比較有潛力的。
華為所在的西核心坂雪崗科技城,是要打造一個 ICT產業集群,也正在申請國家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這樣的話,龍崗創新活力的潛力是十分巨大的。
同時在更高層面的一個理解,我覺得深圳在戰略上的設想,是要推動龍崗與前海、福田甚至是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這部分臨海區域的協同發展。幾大區域一起聯動發展,未來的合力將非常巨大。
從大灣區的角度來看,對于龍崗的發展,我個人感覺也會是一個巨大的機遇,龍崗可能更主要地要起到一個向東發展的樞紐、輸出的作用。記者周智琛李劍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