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通訊方式很單一,家書是家人之間主要的溝通方式,現在科技發達了,微信等成了溝通的主要方式之一,味道卻不一樣了。在每一個關鍵節點,我都會親手寫一封家書給孩子,希望他們能從中找到一點方向,更好地為人民服務?!?/p>
東莞71歲“雙警”媽媽黃自敬寫下三封家書,飽含著母親對孩子沉甸甸的愛和厚厚的希冀。3月7日,記者了解到,日前黃自敬獲評為“全國公安機關愛警母親”的榮譽稱號。
從左至右:黃文華、黃自敬、黃文智
黃自敬是一位小學退休老師,亦是一位“雙警”媽媽。她不僅桃李滿天下,而且憑借嚴厲的家風和優良的家國情懷,用“三封家書”培育出來兩個樂于奉獻、恪盡職守的人民好警察。她為什么會采取寫家書的形式,表達對孩子的期待?收到家書后,她的孩子又有怎樣的感想?
第一封:《國是最大家·家是最小國》
“以國為家,以警隊為家,要有職責擔當、勇于承擔責任,時刻謹記黨和人民的重托,為祖國和人民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這是黃自敬在25年前寫給兩個警察兒子信中的一段話。
1992年10月1日和1995年6月10日,是黃自敬記憶猶新的日子,也是她最欣慰和自豪的兩個日子,這是她的兒子黃文華和黃文智兄弟倆的參警日子。
這兩天,開心激動的黃自敬為兒子寫下了兩封一樣的家書《國是最大家·家是最小國》。她在信中寫道:公安戰士應該把國當成最大的家,家是最小的國,要有一種深厚的家國情懷,愛國愛家的崇高思想,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以國為家、以警隊為家,要有職責擔當、勇于負責,要光明磊落、不怕困難,要積極工作不怕犧牲。
第一封家書(1995年)
這是一封誡勉書,字里行間透露的無一不是國是最大家,家是最小國,愛國愛家,以國為家,服務人民的家國情懷。
黃文華、黃文智兄弟倆回憶起當初收到信的時候,感嘆自己剛剛參警,心情很是激動,同時亦很迷茫,好像實現了愿望之后不知道如何走下去。而母親的信讓他們沉淀下來,堅定地朝著“為人民服務”的目標前進。
黃文華說,母親雖然身為女子,但她總有“休言女子非英雄,夜夜龍泉壁上鳴”的氣概,自小從軍未能如愿,卻成為一名小學教師,對學生很是上心。
黃文智則說:“小時候,母親總喜歡給兩兄弟買海軍裝和迷彩服穿,現在遇到以前教的學生來探訪,都會拿出兒子穿著警服的合照給大家看看?!?/p>
第二封:《鋼鐵怕火煉·困難怕志堅》
當被問到第二封家書時,黃文智說:“其實這封家書是寫給我的。我記得那個晚上,我在路面設卡查車。當時有一輛小車車速過快,我來不及閃躲,就被掛倒在地上,左腿小腿被車刮去了一塊皮肉。被送到醫院后,我也沒敢告訴母親,怕她會擔心,只是偷偷地跟大哥說了?!?/p>
第二封家書(1998年)
“我也沒想到母親第二天就來醫院了。住院的日子里,她都是白天上班,中午送飯后又趕回單位,晚上則和家人輪流照顧我。”黃文智說,母親真的很堅強,一點都沒哭,還跟領導說我恢復得挺好,讓我回去上班。
黃文智不知道的是,母親看著自己躺在病床上時,心里很擔心和害怕,但是她不敢哭,因為她知道孩子最見不得母親流淚。黃自敬在第二封家書《鋼鐵怕火煉·困難怕志堅》中教育兒子:不要被一時的困難所嚇倒,要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母親是這樣教育兒子的,更是這樣做的。黃文華回憶,2016年5月,母親患上甲狀腺癌,需要做手術,但是她一開始都沒有跟我們說,也不肯留院治療,怕影響我們工作,后來是父親偷偷給我打電話才知道。手術后,我提議兄弟倆照顧母親,也被她拒絕了,我們只能在放假是才輪流到醫院照顧,短短一個星期,母親瘦了一圈,我們看了都很心痛。
第三封:《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就是警察應沖在最前的時候》
2020年春節,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打破了原本的寧靜,也阻隔了黃自敬與孩子們見面的機會。
作為人民警察,黃文華、黃文智兄弟倆義無反顧,奮勇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阻擊戰中。公安是防控最前沿,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兄弟倆都在單位里吃住。
黃自敬對兒子的思念和擔心倍增,但她深知“人民公安為人民”的責任擔當。于是,她提筆寫下了第三封家書《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就是警察應沖在最前的時候》以慰問奮戰在抗擊疫情戰斗中的兩個兒子。
第三封家書(2020年)
信中寫道: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就是警察應沖在最前的時候,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有你們堅定前行的身影,成為最亮麗的風景線,你們夜以繼日的付出,生動地詮釋了“人民公安為人民”的責任擔當……
面對時刻變化的疫情消息,黃自敬心里也沒底,她說:“我沒有什么能幫上忙的,只能照顧好家里,默默為兒子鼓勵打氣?!?/p>
黃文華、黃文智兄弟倆則說母親的鼓勵信猶如一支強心針,讓他們注入了新動能,才能義無反顧地奔赴在防控疫情最前線,奮戰在群眾最需要的每一個地方。
【記者】何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