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70多年一直在這里生活和工作,這里有豐富的紅色史跡。”3月24日晚,在廣州市越秀區東濠涌博物館北側廣場,“越秀區百場經典紅色電影進社區”公益電影放映活動上,有一位特殊的老黨員作了分享。
他是88歲的省政府文史館員、廣東省經信委離休干部屈干臣。70多年,屈干臣不間斷地收藏、打理,籌建出一座檔案館,如今就坐落在越秀東濠涌邊上。
3萬多件藏品記錄著黨的歷史,這座檔案館免費對公眾開放,目前已接待超5萬人參觀,屈干臣檔案館已經成為重要的黨史教育基地。
自費籌建檔案館
羊城三月,從廣東省屈干臣檔案館的窗戶望出去,一株木棉樹開得正好。這座檔案館位于越秀區華樂街一幢老式居民樓的5樓。
1948年,少年屈干臣在老家河南參加革命,1950年從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司令部調派到廣東。在廣東工作期間,屈干臣細心地將具有重要紀念意義的證書、勛章、書信等小物件都收藏起來,其中不乏一些珍貴史料。1996年他為收藏這些物品買了一套房子。如今包括客廳在內,這3間不大的房間都被藏品塞得滿滿當當,其中客廳被改造為一個簡易的接待室,照片、勛章、黨費繳納證等在兩邊的柜子里擺放得整整齊齊。
屈干臣對自己的藏品如數家珍,“每個物件背后都有一段歷史,比如當初修建海珠橋時,給我們發了小布條作為管理證,看到這個布條就能想到過去海珠橋修建時候的艱辛?!?/p>
在接待室的桌上,3本厚厚的筆記本里,都是來訪者留下的感言。其中有一句屈干臣非常喜歡,也感到非常自豪:“有一個來訪者跟我說,我的檔案館是‘一紙一物貴稀有,一空一間顯輝煌’。這些藏品對我們老一輩有紀念價值,對年輕人有教育價值,對學者來說也是做研究的資料,所以我這里是對社會免費開放的,讓更多的人來這里學習黨的歷史,我做的事就有了意義?!?/p>
傳承在這里繼續
2006年,屈干臣的檔案館正式掛牌“廣東省屈干臣檔案館”后,幾乎每天都有人來參觀。
“為接待方便,當初我就選了這處離家比較近的房子。早上我先提前過來開窗通風,然后客人來了我下去接待,等他們走了我再把藏品一一擺回柜子里,收拾好房間?!鼻沙颊f,“我每天要來回爬30多層樓,正是因為這樣,我88歲身體還很硬朗?!?/p>
來檔案館參觀的不乏一些學生。當比他們年紀都大的藏品被展示在他們面前時,學生們的眼中都充滿了好奇與敬畏。在屈干臣的檔案館中,學生們不僅能近距離接觸這些帶著厚重歷史的資料真跡,還能從屈干臣口中,了解那些年代真實深刻的紅色記憶。
“屈爺爺就是我們心目中的先鋒,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作為當代少年,也要向屈爺爺學習,愛國家愛人民?!痹叫銋^中星小學大隊委及優秀隊員代表在2020年來參觀后發出感嘆。
屈干臣說,對紅色記憶的傳承不僅在檔案館里,“前幾天在東濠涌博物館廣場上舉行的學黨史活動,也來了很多人,看到大家對這些歷史文化感興趣,我的努力就沒有白費?!?/p>
南方日報記者 馬藝天 馮艷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