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廣東新聞8月21日電 (記者 王堅)施工人員安全定位系統、有毒有害氣體監控系統、安全預警卡控系統……為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近日,在中鐵六局廣州公司負責建設的多個項目,一系列安全生產“妙招”亮相,保障生產安全。
“如遇發生突發情況,隧道施工人員可通過按下所攜帶定位標簽上的定位按鈕發出警報;同時監控室的動態顯示界面會立即觸發報警事件并進行記錄?!苯鹑释╉椖肯嚓P負責人表示,施工人員安全定位系統可以幫作業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后,在任何時刻任何位置,定位基站都能感應到信號。
據了解,該系統還可以將信號上傳到監控中心服務器,經過軟件處理,得出各具體信息(如:人員 ID,位置,具體時間),同時可把它動態顯示(實時)在監控中心的大屏幕并在電腦終端上進行備份,使得管理人員可隨時了解施工人員動態。

同時,該項目部還推出了有毒有害氣體監控系統,系統主要測定瓦斯濃度、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氫、風速、風量、溫度、粉塵、風筒、風門開關、風機開停、饋電開關等參數。在開挖面需要進行氣體監測的地方,安裝相應的瓦斯監測裝置,利用瓦斯檢測儀實現對該區域瓦斯的監測,以便及時將實時氣體濃度消息通知監控中心站,做到及時防范,安全預警,保證隧道工作更加正常安全的進行。
在梅龍項目部,則以安全預警卡控系統為契機,把安全責任從管理人員身上直接傳遞到作業人員身上,使操作人員明晰作業風險源所在,把安全卡控措施、安全過程監管落到現場、落到崗位、落到作業過程。把安全工作的重點放在預防上,變被動為主動,變事故后處理為事故前預防,通過提前預防及過程中卡控,及時消除事故隱患,為安全生產構筑一道嚴密的防線。

梅龍項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正確使用18張鐵路工程易發安全事故預警卡,結合利用互聯網+物聯網技術,運用安全預警卡控系統采用現場督辦簽認模式,實現現場安全防控的信息化與實時化,確保“監管到人、實地簽認、智能提醒、強制執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