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廣東新聞11月28日電 (郭軍 周春霖 管一鳴)11月25日11時18分,隨著汕尾陸豐后湖海上風電項目最后一臺風機并網,汕尾后湖海上風電項目91臺風機全部并網發電,標志著國內單體容量最大海上風電場之一、粵東地區首個實現海上主體工程開工的項目正式進入投產運營階段。
記者從汕尾海事部門了解到,從2019年12月18日打下首樁起,汕尾海事堅守707個日夜,完滿完成該項目水工安全監管保障任務。
據悉,陸豐后湖海上風電項目啟動后,汕尾海事局建立健全海上風電建設工作協調機制,先后開展了“海上風電安全知識培訓交流會”“安全生產協調會”“防臺安全知識進企業”“防臺桌面應急演習”等專題活動,傾聽企業心聲,提供海事專業指導意見。施工初期,強化源頭管理,督促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創新提出船舶“分類分級管控”和“一船一檔”,嚴把施工船舶準入關,對重點船舶和重點隱患進行重點監管,有效降低施工船舶水上交通安全風險。在新冠肺炎疫情最吃勁的時候,全面推行“海事店小二”安全監管優質服務,嚴格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落實船員上下船管控,每周定期開展配員遠程核查,全力保復工復產。
為更好服務海上風電新業態,汕尾海事局發揮勞模工作室帶動作用,編制《汕尾海事局海上風電場海事監管工作指引(試行)》,做好轄區海上風電場建設立項、計劃、審批、施工、運維等各流程全程跟蹤,“一對一”對接服務。
汕尾水域直面南海,遮蔽條件差,受臺風影響大,自施工以來汕尾海事局堅守防臺前哨陣地,堅持“趕、錨、固、守、救”防臺工作要求,堅持施工人員應撤盡撤的原則,提前部署落實各項防臺措施,成功防抗7次臺風來襲,實現施工水域“零事故、零傷亡、零污染”。
陸豐后湖海上風電場處于甲子漁港、烏坎漁港之間,施工水域漁船眾多,該水域是“廣東轄區十大風險水域”之一,具有很大的商漁船碰撞安全隱患,對此汕尾陸豐海事處開展海事、漁政、施工企業三方見面會、與漁政簽訂合作備忘錄、開展聯合宣教等系列動作,高頻率向風電場周邊2000多艘漁船播發海事防范商漁船碰撞預警信息,同時走訪漁船、漁村,了解當地漁船種類、作業規律、航行習慣等,編制防范商漁船碰撞工作指引,為施工船舶提供具有針對性的“防碰撞指南”,2年來該水域未發生一起商漁船碰撞事故。
汕尾陸豐后湖海上風電場投運后年上網電量可達14.89億度,每年可節省標煤消耗42萬噸。目前,汕尾陸豐甲子一海上風電場也已進入施工期,規劃裝機容量50萬千瓦,計劃2022年底完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