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少上下班途經廣州客村立交的市民驚喜地發現:第三層轉盤恢復通行了。作為廣州交通重要節點,客村立交位于海珠區廣州大道與新港路交匯處,跨越廣州大道、新港路,其從2月17日開始大修后一直備受關注。
對廣大車主來說,最大利好是駕車無需再繞行。今年5月1日開始客村立交大修進入第二階段施工圍蔽階段,從廣州大道北往新港東路方向、廣州大道南往新港西路方向、新港中路往廣州大道南洛溪大橋方向、新港西路往廣州大道南廣州大橋方向都需要繞行,以后無需再特意繞行。
客村立交大修工程最新進度如何?何時完全投入使用?記者從廣州市海珠區住房和建設局獲悉,客村立交大修工程已基本完工,余下的工作是該工程占用場地的修復工作以及橋梁加固維修等零星收尾工作,收尾工作不影響當前的交通通行,預計這個月底完成全部工程。
分兩階段開展
最大程度減少對交通影響
客村立交位于海珠區中心區域,是廣州大道上的重要交通樞紐,是不少市民的必經之地。因地理位置重要、交通流量大,因此大修施工不采取全封閉方式。
同時,客村立交車流復雜。具體來看,客村立交為四層轉盤式立交橋:底層為南北走向的廣州大道,第二層為東西走向的鋼筋混凝土斜腿剛構橋,第三層為圓環式轉盤及八肢匝道組成的車行橋,第四層為東西走向的車行高架橋,道路相對復雜。
為確保對既有交通影響最小,所以大修期間交通疏解設計采用兩階段的形式,在最大程度上減少車流的繞行,兩個階段施工期間,車流大部分能夠實現直行、左轉及調頭功能。
客村立交現場加固于今年2月17日開工,當天新港中路東西向跨線橋封閉,第一階段是對第四層新港路跨線橋梁體進行加固,并將原有橋面鋪裝拆除重建,該項工作2月17日開始,于5月1日完成通車。
緊接著,客村立交大修進入第二階段施工圍蔽階段,今年5月1日開始封閉客村立交橋第三層圓環式轉盤及匝道、第二層地面各個方向掉頭車道,保留右轉車道和非機動車道、人行道。第二階段是加固第三層轉盤及匝道橋的墩柱及梁體,并更換橋梁支座以及拆除、重建原有橋面鋪裝。
11月1日晚上11點多,客村立交第三層轉盤正式通車,意味著第二階段工作的完成。據海珠區住房和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各參建單位克服施工材料現場運輸難、施工區域車流量大、施工場地窄小等多方面的問題,通過優化改造方案和延長作業時間,終于提前一個月通車。
除了大修工程占用場地的修復工作,客村立交將加快完成橋梁加固維修的零星收尾工作,預計這個月底將完成全部客村立交大修工程。
告別“帶病工作”
施工建設規模18459平方米
客村立交于1989年11月竣工并投入使用,通車至今已運行30余年。
隨著城市的發展,客村立交的交通量也急劇增長,客村立交曾在2015年迎來維修。公開報道顯示,2015年廣州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針對客村立交第三層圓盤橋墩存在較嚴重的病害,為防止病害橋墩突然失效引發險情,在病害相對更嚴重的8、9、12、13號墩軸之間設置臨時墩進行支頂,共設置8個臨時墩。
但因橋梁使用年限過長,交通運輸量增加、動荷載過大,客村立交面臨“中年危機”。近年來,海珠區住房和建設局密切關注橋梁安全,定期對橋梁進行檢測。經專業特殊檢測,發現該橋梁部分部位破損、老化嚴重,處于“帶病運行”狀態,急需對其進行維修加固處理。
去年9月,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了客村立交大修工程施工總承包招標公告。根據招標公告,客村立交大修工程建設規模約18459平方米。
隨著客村立交本月底完成大修工程,“31歲”廣州客村立交重獲新生。
南方日報記者 傅鵬?董天健 見習記者 金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