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懸崖石壁,一邊是深不見底的小北江。山陡水急包圍下的700米小道,羊都不愿走,人卻不得不走。
這條羊腸小道位于清遠市陽山縣青蓮鎮南塘村下轄的孫屋村,是該村通往外界唯一道路的一部分,人稱“羊不走”。從“羊不走”去江對面的鎮上,要繞行28公里。村民出行要么走“羊不走”,要么靠小船擺渡。
這樣的“行路難”已困擾南塘村多年。一進駐南塘村后,廣州黃埔區扶貧工作隊便致力于為村里修路。2018年8月,在黃埔區相關部門的幫扶下,5米多寬的連州坪公路正式通車,南塘村群眾走上脫貧致富的“希望之路”。今年4月底,由黃埔區扶貧工作隊援建的連州坪公路全線6公里全部硬底化。連州坪片區700余名村民告別了百年擺渡史,實現青蓮鎮南岸村村通路通車。
“百年了,這條路終于通了”
小北江依山而流,一條長約4公里的小山道,是孫屋村唯一與外界聯系的陸上通道。
“這條路真的能走嗎?”重走昔日的“羊不走”山道,讓行者心生畏懼。
“不能走也得走,這是除擺渡外唯一的路了?!蹦咸链妩h支部書記潘福祥說,經“羊不走”山道到江對面的鎮上要走28公里。
長期以來,孫屋、馬屋、何屋等村的村民出行多是依靠小船擺渡。行路難、就醫難、讀書難、就業難、結婚難、購物難、建房難等問題困擾著世代村民。
上述三個自然村貧困率達14.5%。村民們做夢都想著把道路修到家門口,早日脫貧致富。
“路通則財通,‘羊不走’小道已成為連州坪片區村民致富的‘攔路虎’,打贏脫貧攻堅戰,重中之重要打通這條道路。”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梁小瑾說。
由于經濟落后,不少村民日常生活都難以維持,當地政府財力捉襟見肘。這條路擴寬到5.5米并鋪上水泥路面,需要400多萬元,這不是一筆小數目。駐村工作隊和村委會決定采取三個依靠:依靠發動社會力量捐助一部分,依靠當地政府解決一部分,依靠對口幫扶單位支持一部分。
有了各方共識,駐村工作隊及村兩委干部趁熱打鐵,背上被子,一頭便扎進了村里,與村民同吃同住,到村民家里開展說服工作,發動村民自愿捐款,并積極向社會各界、當地政府及對口幫扶單位爭取資金支持。駐村工作隊及村兩委干部帶頭捐款近萬元。沿路村民無償讓出土地,沒有一個村民提出青苗補償要求。
2017年11月17日,“羊不走”棧道響起了轟隆隆的爆炸聲,劈山修路戰斗正式打響。
2018年8月,連州坪公路正式實現通車,4公里石山羊腸小道變成可通大卡車的大路。至2020年4月底,由黃埔區扶貧工作隊援建的連州坪公路全線6公里全部硬底化,安全防護工程同步完工。公路東可連峽頭村,將實現青蓮鎮南岸所有自然村通路通車。
“百年了,這條路終于通了!”公路開通當天現場聚集了很多村民,不少老人很感慨。
“在村里就可以脫貧奔小康”
兩年前,因為道路不通暢,連州片區有勞力的青壯年都選擇了外出務工。留守老人在家主要種植作物,種桑養蠶。限于體力,部分土地撂荒,一年到頭也就掙幾千塊錢。
“我們這邊養的蠶還不錯,許多收蠶繭的公司也知道,但因山路崎嶇便打了退堂鼓,畢竟運輸成本太高了。而零散的收購商經常壓低價格,村民賺不到什么錢,也就不能擴大規模了?!迸烁O楸硎荆缆反蛲ê?,扶貧工作組幫助村民聯系蠶繭收購公司,價格提上去了,不少村民準備擴大規模。
路通了,村民增收的路子也寬了。除了種桑養蠶,扶貧工作組還根據貧困戶的意愿和實際情況,每年為村里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發放雞鴨苗、豬苗等,采取貧困戶散養、企業回收方式增加收入。同時,開展養殖等技能培訓,保障貧困戶脫貧不返貧。
“現在不一樣了,路修好了,在家門口就可以有穩定的收入。生活有了奔頭,在村里就可以脫貧奔小康!”不少村民表示,想把外出務工的孩子叫回村里幫忙。
“以后我要把家里的養殖業做大,賺更多的錢,可以裝修房子,讓老人過上好日子,讓小孩接受好的教育,提高生活水平?!碧崞鹞磥淼娜兆?,脫貧戶孫水海滿心向往。
黃埔區扶貧工作組修筑的不僅僅是一條小路,也是南塘村村民通往脫貧致富的希望之路。
“好日子終于盼來了”
初夏,南塘村一抹青山黛色越發顯眼,流水潺潺,村舍相依,小孩嬉笑打鬧。這座美麗的山村,之前卻是個典型的貧困村。
南塘村位于陽山縣青蓮鎮南邊,總面積14平方公里。在陽山縣35個省定貧困村中,南塘村是扶貧工作任務最艱巨的村之一:貧困戶120戶285人,貧困戶數全縣第五、全鎮第一;地處全縣海拔最低處,是每年必遭洪澇災害的少數幾個村之一;還是全縣交通最不便利、中小學生上學路程最遠的少數幾個村之一……
要脫貧致富,改善基礎設施首當其沖。
2016年5月,黃埔區委、區政府確定黃埔區司法局、黃埔區直機關工委、黃埔區婦聯為南塘村對口幫扶單位。2017年11月,黃埔區加大幫扶力量,增加黃埔區文化廣電旅游局、廣州開發區民營經濟和企業服務局為責任單位。
扶貧工作隊進駐南塘村后,對口幫扶單位便會同駐村工作隊、青蓮鎮黨委政府深入調研,確定按上級要求完成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目標的前提下,按照“基礎先行、重點攻堅、整村推進”的工作思路,給南塘村量身定制脫貧計劃,自籌資金,實施一系列振興南塘村工程。
便民服務中心建設,便是其中一項。
村里原來有一棟兩層樓100多平方米的公共服務站,建于上世紀80年代初,5年前被政府相關部門鑒定為危房。村里沒有購物點,村民若需購物,要么定時等擺渡到江對面市場,要么繞行20多公里前往。
梁小瑾深知,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于天。不管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是求學出行購物看病,都是群眾牽腸掛肚的問題,也是關乎民心民生的大事。
2017年9月,占地面積近2000平方米,集便民超市、農貿市場等功能于一體的便民服務中心建成,基本滿足了村民日常購物需求,解決了農產品定點外銷問題。同年10月,南塘村綜合服務站拆舊建新項目開工,項目建設資金由5家對口幫扶單位籌集。
2019年1月,一棟高3層、建筑面積近1000平方米,集公共服務、農村金融、電商服務、培訓教育等功能于一體的村級綜合服務站建成。該服務站可為南塘村村民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務,還惠及周邊大洞村、柳塘村近萬名村民。
談及村里的變化,南塘村村民感慨良多。“現在路通了,便民服務中心也有了,不用吃冷凍食品,不用擔心看不了病,家里也能做買賣,好日子終于盼來了?!?/p>
攻堅亮點
基礎設施是脫貧之基。為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南塘村從劈山修路開始,通過發動村民自愿捐款,并積極向社會各界、當地政府及對口幫扶單位爭取資金支持,啃下“羊不走”這塊硬骨頭,將4公里石山羊腸小道變成寬5.5米可通大卡車的大路,2018年8月,連州坪公路正式實現通車,南塘村群眾走上脫貧致富的“希望之路”。
成績單
●2017年9月,占地面積近2000平方米,集便民超市、農貿市場等功能于一體的便民服務中心在南塘村建成,基本滿足了村民日常購物需求,解決了農產品定點外銷問題。
●2018年8月,連州坪公路實現通車,昔日“羊不走”變成5米多寬的石子路面公路。
●2018年12月,南塘村與外界聯通的唯一主干道南塘公路全線7公里由3.5米水泥路面拓寬至5.5米,解決了群眾出行難問題。
●2020年4月底,連州坪公路路面硬底化全面完成,安全防護工程同步建成,從“羊不走”到4米寬可通車石子路面再到標準化水泥路面鄉村公路,“希望之路”越來越踏實了。
●2020年7月,7公里長南塘公路全線安裝上了太陽能路燈,群眾出行更加方便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