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惠州大力推動考洲洋生態保護和修復,建設濕地公園。南方日報記者 梁維春 攝
■新發展新作為新惠州
夕陽下,清風徐徐,鷺鳥起舞,紅樹林蓬勃生長?;輺|縣鐵涌鎮考洲洋紅樹林濕地公園,成了市民休閑好去處。
羅浮山下,惠州博羅縣長寧客家婆景區內,一幕幕流傳千年的“客家記憶”展現眼前。這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特色基地開業1年多,已吸引超過30萬游客。
日前,南方日報記者跟隨“新發展新作為新惠州”主題采訪團走進惠州“網紅”風景打卡點,感受到城市面貌與形象的革新,生態文明與精神文明在這里比翼齊飛。這背后是惠州注重“內外兼修” ,一手抓“顏值”,一手抓“內涵”,共同提升城市品質,加快建設國內一流城市,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生活圈。
擦亮顏值
宜居生活圈串起現代化品質城市
“以前這里的生態環境受到破壞,經過整治修復,環境美了、水質好了,養的生蠔也能賣出更高的價格?!被輺|縣副縣長楊偉斌告訴記者。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惠州市、縣兩級大力推動考洲洋生態保護和修復,建設濕地公園。該公園規劃總面積535.8公頃,以紅樹林生態保育為核心,以宣教展示紅樹林及鷺鳥濱海生態濕地為特色,集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和恢復、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恢復、科研監測、科普宣教、生態旅游及濕地文化體驗于一體。
考洲洋濕地蝶變背后,更多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新進展。近年來,惠州創新全民治水新舉措,推進供排污一體化改革,江河水質持續全面向好,15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均達到考核要求,優良比例達88.9%。
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澗、島于一體,“好山好水好空氣”已經成為惠州享譽全國的一張城市名片。2020年1-9月,在生態環境部的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榜單中,惠州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十。多年來,在“中國好空氣”的前十榜單中,惠州已成“常客”。
作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如今惠州正加快打造令人向往的現代化品質城市。當前,惠州全面開展環境提升專項整治,大力推動城市形象革新,加快建設國內一流城市。圍繞老舊小區改造、城市環境衛生、戶外廣告、高鐵沿線、干線公路路域、出租汽車行業、食品行業以及安全生產領域等8個重點領域開展攻堅行動,城市顏值越來越高了。
2019年,惠州拆除“兩違”建筑面積2248萬平方米;2020年前三季度,拆除“兩違”建筑1622萬平方米。此外,惠州還大力推進金山新城建設,打造“科、產、城、人”融合的未來城市中心。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教授毛艷華認為,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中,惠州緊鄰廣州、深圳、香港,區位優勢明顯,土地空間廣闊,自然稟賦豐厚,生態環境優良,未來在大灣區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過程中可以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提升內涵
率先探索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基金
客家往事館、百磨長廊、豆腐花工業長廊……惠州博羅縣長寧客家婆景區內,匯聚了客家千年文化韻味。這個3A級旅游景區是博羅縣新時代文明實踐特色基地,由博羅縣政府與廣東客家婆食品有限公司共同打造。
“我是客家人,做豆腐花做了十年?,F在做大了,最想把這種傳統的客家食品和客家文化融合在一起,讓更多人了解客家文化的美。”廣東客家婆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國強一臉自豪,向記者展示景區內的豆腐花自動化生產線。
“食品生產+旅游購物+文化體驗”的多元運營模式,讓這一新時代文明實踐特色基地更有生命力??图移攀称饭締T工王蘭梅說,景區自2019年3月免費對外開放至今,已吸引超過30萬游客來訪。
“游客多了,帶動了本地特產銷售,也帶動了周邊居民就業。”王蘭梅說,目前公司有100多名員工,絕大部分是本地人。不僅如此,與許多本地員工一樣,她也加入了博羅縣客家文化志愿服務隊,利用業余時間向游客講授客家特色文化。
“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基金,是博羅的重要探索。”博羅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文明辦主任喻紅表示,客家婆景區由新時代文明實踐基金投入100萬元、企業投入2000萬元共建。
該基金吸引了廣大社會力量參與支持文明實踐工作。目前,博羅已籌集社會資金3500萬元,使用該基金1100多萬元,基金扶持項目惠及100多萬群眾。
2018年,博羅縣列入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兩年來,博羅發揮文明實踐中心統籌協調指揮功能,將全縣各行業各部門現有面向基層的服務機構“全部打包”,通過“激活、整合、下沉、共享”,構建文明實踐“大中心”,提高全縣域資源的綜合使用效益。今年5月,再次躋身全國10個之一、廣東唯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重點聯系縣。
博羅的探索是惠州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縮影。目前,惠州以小資金撬動大民生,構建起服務群眾的“幸福家園”。一方面,加大財政資金支持,投入2580多萬元支持全市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撬動更多金融資本、民間資本和社會資本流向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推動文明實踐工作可持續發展。
南方日報記者 陳曉 周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