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8日,“2020《旅游學刊》中國旅游研究年會”在廣州召開。
本次論壇由廣州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和北京聯合大學主辦,會議以“中國旅游高質量發展與社會福祉”為主題,聚焦旅游前沿理論和中國旅游發展現實困境,為中國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
在開幕式上,廣州大學廣東省城市與移民研究中心主任朱竑表示,在推動中國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要關注旅游發展面對的現實困境,后疫情時代旅游發展面臨更為復雜的機遇與挑戰,希望各位學者圍繞旅游前沿理論和現實問題,為全球旅游研究發出中國好聲音。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曾穎如表示,本次年會眾多學者共聚一堂,為后疫情時代推動旅游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共商旅游人才培養及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讓旅游業能夠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大會主題報告中,與會代表圍繞旅游前沿理論與中國旅游發展現實困境,從不同視角、不同領域發表了主題報告。中山大學教授保繼剛認為,應理性評估疫情影響,不應片面夸大旅游業損失,需認識到一時危機阻擋不了旅游業發展,疫情后應重新認識旅游業的脆弱性,以“+旅游”而不是“旅游+”的方式推進旅游業供給體系的建設。
中國旅游研究院教授戴斌在報告中強調當代旅游發展理論的人民性、實踐性、國際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蘇楊立足國家公園旅游與旅游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大綜合、大學科、大投入”的大旅游概念;浙江大學教授劉慧敏著眼休閑旅游領域,強調游客在旅游中的身心共同參與度;同濟大學教授吳承照認為應建立旅游管理科學體系,重視技術在旅游學科可持續性發展中的推動作用;北京聯合大學教授嚴旭陽聚焦餐飲業的高質量發展與中餐文化創新,指出餐飲業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重要性。
圓桌論壇分為兩場,分別以“旅游核心價值再思考與旅游教育創新:前浪、中浪和后浪對話”與“文旅融合背景下美好生活與城鄉休閑”為議題,國內各高校的學者進行對談。
該年會共設18個平行論壇,共匯報了330余篇學術論文,是自2011年《旅游學刊》中國旅游研究年會創辦以來分論壇設置最多、匯報人數最多的一次。此次論壇搭建了旅游學科的學術交流平臺,為旅游業提供理論依托與智慧方案,對于旅游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南方日報記者 姚瑤 實習生 劉靈燕 通訊員 廣大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