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rvrjv"><b id="rvrjv"></b></strike>

        <address id="rvrjv"></address>

          <form id="rvrjv"></form>

            <noframes id="rvrjv">

            <address id="rvrjv"></address>

            【社會治理】廣州:基層治理下足“繡花”功夫 真金白銀保障優質公共服務

            2020年春節,廣州黃埔區大沙北社區黨總支書記龍瑋琪連夜從湖南老家趕回廣州,投入社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她的帶領下,社區守住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這是廣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民參與的一個縮影。

            作為實際管理服務人口逾2200萬、流動人口逾1000萬的超大型城市,近年來,廣州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中走出一條具有廣州特色的道路。廣州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在由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瞭望智庫共同主辦的“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中,廣州連續三年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2020年“十一”前夕,升級改造后的北京路以新面貌迎客,市民游客有了更多去處。(攝影:鐘涌)

            逾128萬市民參與群防共治

            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良好的社會治理是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前提和保障。近年來,廣州始終把堅持黨的領導貫穿全過程,構建以群眾參與為核心的多元治理體系。

            深化“城市基層黨建示范市”建設,廣州11個區全部建成“令行禁止、有呼必應”綜合指揮調度平臺,形成社區(村)“收集問題”、街鎮“統籌指揮”、職能部門“隨時響應”的“呼應”關系,實現市、區、街(鎮)、社區(村)四級響應聯動。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廣州構建起市、區、鎮(街)、村(社區)、網格五級疫情防控責任體系,以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動基層群眾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建立全流程閉環工作機制,累計排查重點地區來穗人員41萬人。扎實開展在職黨員回社區,全市先后有3.6萬多個基層黨組織、26萬多名在職黨員回社區開展服務。

            群眾既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參與者,也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受益者。廣州以開放思維探索城鄉基層治理新路徑,形成了“民主商議、一事一議”“分層議事”“眾人之事眾人議”等議事模式,實施社區來穗人員“五個一工程”,有效破解超大城市大量流動人口帶來的社會治理難題。

            據統計,廣州市已建成2725個居民議事廳,實現村居議事廳全覆蓋,逾128萬廣州市民參與群防共治隊伍;建成1129個來穗人員服務站,2019年完成2.03萬名來穗人員及其隨遷人員積分制入戶,來穗人員幸福感、歸屬感顯著增強;開設203個社工站,實現全市鎮(街)社工站全覆蓋,初步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項目運作、專業服務、法治保障”的社會工作服務模式。

            近年來,平安廣州建設成效顯著。廣東省社科院調研組發布的《廣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調研報告》顯示,2019年,廣州案件類警情、刑事立案數分別同比下降13.7%和5.2%;全市群眾安全感得分98.2分、治安滿意度得分98.1分,公安工作滿意度98.1分,在年度全省平安建設(綜治工作)考評結果中位列第一,成為全球最具安全感的城市之一。

            75%以上公共財政支出用于民生

            基本公共服務關系市民幸福指數,公共服務供給數量和質量決定小康質量。近年來,廣州牢固樹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公共財政支出75%以上用于民生保障。

            教育是一座城市吸引人才的制勝法寶,廣州著力建設教育強市,實現“學有所教”“學有優教”?!稄V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調研報告》顯示,2019年,廣州用于發展教育事業的一般公共預算投入為161.2億元,2020年預算達到178.5億元,已建立涵蓋各學段生均經費保障制度,高等院校數量從1978年的15所增加到2018年的82所。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占比達96%,已實現每個非中心城區至少有1個市屬教育集團在當地辦學,高考成績多年保持全省排頭兵地位;全市3周歲以上幼兒毛入園率、小學適齡兒童毛入學率、中學階段毛入學率均達到100%要求。

            近年來,廣州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醫療資源布局持續優化,截至2019年底,全市有醫療衛生機構5093家,在崗職工20.27萬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6.8萬人,床位數10.01萬張,“一街一中心、一鎮一衛生院”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現全覆蓋,2019年全市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2.52歲,處于全國前列。

            此外,廣州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社會保險體系更趨健全。11個區全部建立區級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在全省首個實現市區兩級未保機構全覆蓋。2019年末,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909.08萬人,參加社會醫療保險1302.20萬人,參加失業保險644.20萬人。

            長者配餐服務覆蓋社區,大大提升了老人的幸福感。圖為老人在白云區某“長者飯堂”用餐。(攝影:宋昀瀟)

            超九成市民滿意養老服務發展現狀

            每天中午11時30分,廣州市花都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內的長者飯堂準時開飯,老人們刷社保卡排隊打飯就餐?!斑@里的飯菜都很合我們的口味,和家里的飯菜一樣,而且走過來5鐘就到了?!?3歲的鄧伯稱贊道,“有政府的補貼,我和老伴每人只要花8元就能吃飽,又便宜又省事。”

            2016年起,廣州開始發展以“大配餐”服務為重點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在全市范圍內推出“長者飯堂”。如今全市長者飯堂達1036個,覆蓋全市街鎮、村居,同時將重度殘疾人納入養老大配餐服務。

            長者飯堂是廣州不斷深化養老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起具有廣州特色的“大城市大養老”模式的生動體現。廣州落實養老機構“有得住、住得近、住得好”要求,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25平方米的標準規劃設置養老服務設施,目前全市共有養老機構220家,其中58.4%的床位分布在中心城區,醫養結合服務覆蓋率達99%;深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3+X”(助餐配餐、醫養結合、家政服務3個基礎項目+若干個特色試點項目)改革創新,搭建“區綜合體-街鎮綜合體-村居活動站點”3級實體服務平臺,打造“10分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圈”,全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100%。

            在切實履行政府兜底保障職責的同時,廣州也一直著力推進“放管服”改革,支持社會力量參與社會居家養老服務。目前,全市73%的養老床位、85.5%的居家養老服務綜合體、95%的長者飯堂和93%的家政養老服務都由社會力量提供,社會力量已成為廣州提供養老服務的主體力量。

            根據廣州市人大今年委托開展的第三方民調顯示,超過93.15%的受訪市民對廣州養老服務的發展現狀表示滿意。

            (來源:學習強國廣東學習平臺 作者單位:羊城晚報)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啊好深好硬快点用力视频_町村小夜子_漂亮华裔美眉跪着吃大洋全集_国产精品爽爽影院在线
            <strike id="rvrjv"><b id="rvrjv"></b></strike>

                  <address id="rvrjv"></address>

                    <form id="rvrjv"></form>

                      <noframes id="rvrjv">

                      <address id="rvrjv"></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