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12月10日,2021年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工作會商會在潮州舉辦。筆者從會上獲悉,廣東省將于明年新建一批省級非遺工作站,同時選擇佛山等地區作為試點,評估該地區省級非遺傳承人傳承活動。
如何開展活動?
新建一批省級非遺工作站
如何推動傳承人更積極地開展活動?明年,《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將出臺,進一步規范省級非遺傳承人的認定和管理。
據悉,廣東省擬選擇佛山、韶關、東莞、湛江、潮州作為試點地區,對本地區省級非遺傳承人傳承活動進行評估??己嗽u估結果作為繼續享有省級非遺傳承人資格及相關權益的主要依據。評估細則出臺后,該評估工作將在全省范圍內全面鋪開。
截至目前,廣東省共有國家級非遺項目147項、省級項目701項;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32人、省級837人。明年將開展第八批省級非遺項目申報和評審工作。同等條件下,將重點關注體現大眾實踐、覆蓋面廣、民眾參與度高、對國家重大戰略和省委省府決策部署發揮文化引領作用的項目,以及老區蘇區、民族地區、邊遠地區、貧困地區等的項目。
日前,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印發《廣東省“十四五”時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實施方案》。方案指出,到2025年,將完成對50名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記錄;組織非遺傳承人群參加研修和培訓累計超過1萬人;建成10個省級以上文化生態保護區等。
明年,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將圍繞傳承與發展、傳播與發展、創新與發展新建一批省級非遺工作站。該項工作計劃于明年6月啟動,由每個地級以上市篩選1至2個具備傳承發展優勢的傳統工藝項目,申報設立省級非遺工作站。其中,18個列入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名錄的項目將優先建站。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廣東省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基于在媒體智慧轉型方面的優勢走出一條“非遺傳承保護工作”線上之路。其中,“非遺少年說”成為廣東省“云上非遺工程”重點項目,參與人數突破4.4萬人次,匯成席卷全省中小學的一波“非遺后浪”。
如何推廣好經驗?
打造非遺主題文化街區景區
潮州古城是一座“活著的古城”,諸多非遺傳承人在古城的牌坊街等地開展傳承活動,這讓市民游客有機會近距離接觸非遺。接下來,潮州還將在古城區辟建非遺展示館,推動非遺進景區。
未來,廣州永慶坊、佛山嶺南天地和潮州牌坊街等經驗做法將得到推廣。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將鼓勵汕頭、佛山、東莞、肇慶、韶關等地整合利用現有歷史文化街區、景區,精心挑選非遺項目入駐,形成以非遺為主題的歷史文化街區、景區。
此外,還將鼓勵支持廣大旅游企業充分利用豐富的非遺資源,加強與相關機構、非遺傳承群體的合作,設計、運營非遺主題旅游線路,為游客提供“可觀、可學、可游、可玩”的非遺體驗新玩法。
近日,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已對外發布“廣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遺產深度游”“沿海經濟帶粵東文化遺產體驗游”“沿海經濟帶粵西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游”等3條非遺主題旅游線路。
非遺專家:非遺傳承應順勢而變
非遺如何創新,如何文旅融合?當天,非遺方面的專家學者及非遺工作者匯聚潮州古城,共商非遺保護傳承和發展。
“新格局下,非遺傳承也應順勢而變。”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俊華教授認為新發展格局下的非遺保護要服務、融入并促進雙循環,要走活態傳承與創新道路。
宋俊華提出,非遺生命力以創新力、傳承力、傳播力為核心。其中,創新力是指傳承者適應環境變化對非遺主動發展的能力。
非遺傳承是要原汁原味地傳承嗎?宋俊華認為,在非遺傳承方面,“原生態”“祖宗東西不能改”等觀點是錯誤的,這違背了非遺發展規律及保護倫理原則,否定了非遺傳承人的自我發展、改善生活的權利。
那非遺傳承與創新是“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嗎?宋俊華表示,非遺活態傳承與創新要適“度”,要以人為本。
“非遺的核心價值,源于非遺本身的基因,不能創新得一點非遺元素都沒有了?!睆V東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文史研究館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張春雷表示,要突出強化非遺的基因。
非遺創新等同于物質產品創新、經濟創新?宋俊華表示,物質產品或經濟功能只是非遺眾多形態或功能的一種,但卻是目前非遺保護最熱衷的方面。他認為,過度追求物質產品創新、經濟創新對于非遺是另一種形式的傷害。
國家級非遺項目潮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康惠芳認為,傳承既要守正繼承傳統,也要保持創作和創新的熱情,同時還要廣收徒弟,讓更多人喜歡,去接觸,甚至是從事非遺行業,這樣才能生生不息。
蘇仕日 肖燕菁 楊逸 蔡秋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