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小康夢,也是廣東人民共同奮斗的時代主題。12月15日,由省委宣傳部指導,省作協、省出版集團聯合主辦的重大題材創作《奮斗與輝煌——廣東小康敘事》新書發布會在廣州珠島賓館紅棉廳舉行。該書是國內第一部全景式史志式記錄小康工程的鴻篇巨作、首部全面講述廣東小康建設輝煌成就的大型報告文學,是廣東現實題材創作的小康“創業史”。
1000多個人物故事折射時代變遷
新書《奮斗與輝煌——廣東小康敘事》選題定位為通俗歷史、百姓故事、家國情懷、全球視野,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以老百姓生活變化為立足點,采取編年史方式構建創作框架,以時間為經、以人物和事件為緯,呈現從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期間廣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科技創新等重要側面。
“廣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排頭兵,是小康故事濃墨重彩的篇章?!笔∽鲄f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培忠是新書的總撰稿人,他表示,全書以100余萬字篇幅、600多個生動故事、1000多個人物,全景式史志式展現廣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波瀾壯闊的偉大歷程。
張培忠介紹,該書由共計13名作家合力攻關、集體創作,通過“小人物”的故事折射時代變遷,以小切口反映大視角,從小切面展現大主題,用百姓生活變化、生活細節變化折射時代的變遷。創作團隊先后組織了12次創作推進會、集體改稿會、專家審讀會,以飽滿的創作激情、堅實的創作成果踐行了作家的使命和擔當?!翱梢哉f,《奮斗與輝煌——廣東小康敘事》是廣東作家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史詩奉獻的一份文學厚禮?!睆埮嘀艺f。
《奮斗與輝煌——廣東小康敘事》系列圖書共6本,分別是4卷本報告文學《卷一·百端待舉(1978-1991)》《卷二·風生水起(1992-2001)》《卷三·攻堅克難(2002-2011)》《卷四·逐夢飛揚(2012-2020)》,以及文字版、圖片版紀錄檔案《廣東小康大事記(1978-2020)》和《廣東小康相冊(1978-2020)》。該系列圖書由花城出版社、南方日報出版社于2020年11月出版。
第一至第四卷由省作協負責調集,由省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培忠,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委員、省作協副主席、《作品》雜志副主編王十月,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協報告文學委員會委員陳啟文,省作協報告文學創作委員會主任曾平標,南方報業集團《289藝術風尚》主筆黎衡,南方﹢客戶端編委會委員、南方雜志社時政理論部主任李焱鑫,媒體人、時事評論員何龍,廣州市政府參事、暨南大學教授喻季欣,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小說創作委員會副主任王威廉,佛山市藝術創作院副院長盛慧,作家、編劇劉鑒,南方日報機動記者部主任、南方+客戶端副總編輯陳楓,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姚中才合力完成。
作者感悟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小說創作委員會副主任王威廉:
20年前我來到廣東讀大學,見證了廣東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對互聯網科技及人工智能物聯網發展方面,感覺尤為強烈。在資料梳理過程中不難看出,長期以來,廣東在科技創新行業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現今為助力全國走向5G時代亦貢獻巨大。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該書以廣東的視角呈現的不僅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發展歷程,同時也反映了我國改革開放取得的輝煌成績。
廣州市政府參事、暨南大學教授喻季欣:
我主要負責的是《卷一·百端待舉(1978-1991)》前一、二兩章創作。
1978年是我國正式實施改革開放的元年。恰逢其時,也逢其地,上世紀90年代初,我來到廣東廣州工作,至今已有30年。作為曾參與廣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員,以親歷者的身份創作廣東小康“創業史”的內容,成為歷史的記錄者,讓我感到熱血沸騰。
媒體人、時事評論員何龍:
我負責的是《卷二·風生水起(1992-2001)》中關于廣東報刊、音樂、體育及影視部分等內容創作。在創作過程中,讓我感悟深刻的是廣東“敢為天下先”的時代精神。我在書中亦有展開描述,從上世紀90年代起,廣東敢于先行先試,在流行音樂創作、經典廣東影視作品、服裝設計等行業勇于爭喝“頭啖湯”,最終結出累累碩果。
佛山市藝術創作院副院長盛慧:
我負責的是《卷三·攻堅克難(2002-2011)》的部分內容創作,以“小人物”為切口,生動體現了廣東40多年來為“小康夢”奮斗的故事。其體現的是一種非常務實的、且敢于開拓和創新的廣東精神。
從描寫“非典”疫情中,廣東醫護人員、新聞記者、愛心企業家等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人齊心抗疫的故事,到描寫佛山一名公安干警結婚前因公受傷,只能纏著繃帶舉辦婚禮,我希望大家可以通過這些人物故事感受廣東的溫暖。
新書內容簡介
《奮斗與輝煌——廣東小康敘事》是國內第一部全景式史志式講述廣東小康建設輝煌成就的大型紀實文學,時間跨度從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至2020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老百姓生活變化為立足點,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科技創新等方面,講述廣東人民的奮斗故事,展現廣東小康建設的艱辛歷程與輝煌成就。
據了解,創作期間,省作協組織召開12次創作推進會、改稿會、專家審讀會,反復打磨、精益求精,務求打造廣東小康題材創作“扛鼎之作”。
南方日報記者 李文軒 黃楚旋
統籌:郭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