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四級殘障、高度近視,在廣場上義務放電影,在工業區開辦免費圖書室、四點半學堂,改造出租屋再出租,每天早出晚歸送快遞……看似毫無關聯的事情,都實實在在發生在東莞市佳鄰社區公益服務中心負責人盤成芬身上。他一直在與“文化生活”相關的公益路上前行,讓周圍的孩子有愛相隨,有書香相伴。
盤成芬是東莞東城志愿者協會一名資深志愿者,多年來身體力行踐行志愿者精神,開展各類公益志愿服務,累計73219人次外來工子女從中受益。他先后榮獲“蘇迪曼杯優秀志愿者”稱號,2017年度、2018年度東城志愿者協會“優秀志愿者”稱號;2019年1月,入選央視8套紀錄片《我們的四十年》專題報道;同年8月,他的家庭評選為2019年度東莞市“最美家庭”。
公益善舉源于自身成長經歷
來自湖南永州的盤成芬,曾是“留守兒童”;18歲只身出來工作,做過普工、車工、文員、倉管、印刷工,創辦過“活力公寓”,送過快遞,始終不變的是一顆與文化與看書有關的公益之心?!斑@跟我的個人經歷有關?!北P成芬說。
在盤成芬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外出打工。盤成芬在老家感到孤獨無聊,就用書本陪伴自己;長大后,先后在深圳、東莞打工?!肮ぷ髦嗟奈幕钬毞?,不是看別人跳廣場舞就是到網吧上網,特別渴望有個地方能看看書或者休憩。”
盤成芬在深圳做過志愿者,來到東莞后,仍然熱衷志愿活動。因經常參加志愿活動,2012年,盤成芬認識了同樣愛好做志愿活動的羅清鳳(一級視力殘疾);2013年,兩人結為夫妻并生下第一個小孩。當時,初為人母的羅清鳳不方便在廠里上班,盤成芬在一物流公司上班,一天只工作6小時,兩人萌發了做公益機構的想法。
2013年,盤成芬在東城桑園工業區加入了“東莞市藍衣公益服務中心”?!八{衣公益”原有的人員逐漸離開后,他和另兩名工友承擔起了“藍衣公益”的所有工作。2016年,“藍衣公益”更名為東莞市佳鄰社區公益服務中心,在東城桑園工業區建立了社區圖書室,免費為社區里外來工子女、居民提供圖書借閱,開辦社區講座、電腦學習班、面點師培訓班,幫助社區外來工在打工之余提升自己。該中心還開辦了四點半學堂、暑假寒假夏令營冬令營,讓外來工子女放學放假后有個去處,讓他們的父母安心工作。
創新服務滿足外來務工人員需求
做公益并沒有想象中容易,尤其是起步的時候更是艱難。在這條路上,盤成芬邊走邊探索,想方設法滿足外來務工人員的實際需求。
根據自己對公益活動的了解,盤成芬先是設想創辦網上圖書室,于是在QQ空間號召大家捐書。起初,捐書的人很少。
2014年,結合當時東莞市文明辦開展的“三關愛”活動,盤成芬和他的伙伴申請周六、周日給社區居民放電影,豐富他們的業余生活。從此,除了跳廣場舞,大家還多了一個選擇,坐在廣場的樓梯上看電影,或者休息,場面溫馨。借這個機會,盤成芬向大家宣傳在工業區創辦圖書室的想法,讓大家有空去那里坐一坐,并號召大家捐書。很快,圖書室收到了不少捐書。
盤成芬清晰地記得,第一本書是服務中心房東的女兒捐贈的。當時,上小學三年級的小女孩,不僅慷慨地捐出了自己心愛的書,還召集小區其他小朋友一起捐書,漸漸地也吸引了不少家長進行捐贈。
“當時,我們的項目叫社區學習中心,希望在社區搭建學習、休息的平臺?!北P成芬說。值得一提的是,學習分享會邀請工廠經驗豐富的主管、員工等,或者是一邊打工一邊創業的擺地攤女工,分享打工或創業經歷。
時間長了,來圖書室看書的人越來越多,有各種需求的人也多起來了。有工友跑來問是否認識律師,想咨詢法律知識。原來,有工友在培訓機構報名培訓電腦時,機構向他們推薦口才班、演講班等,交了很多學費,既沒學到知識又退不了學費。有家長跑過來問是否認識英語老師,想找人教孩子做英語作業。更讓不少家長頭疼的是,小孩放學后,做作業怎么辦?誰來照顧?
根據大家需求,該中心開辦了其他活動。2015年,以募捐舊電腦等形式創辦了電腦班;2016年,開辦了新媒體班,教大家如何通過手機搜索,在網上預約看病,如何關注東莞市教育局微信公眾號等;創辦了四點半學堂,讓孩子們放學后有個寫作業的地方;開展積分入學學習講座,及時宣講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積分入學有關政策,并號召大家積極參加志愿者活動;積極聯系學校開展面點等培訓,增強外來務工人員技能,以便積更多的分?!?017年和2018年,社區有不少外來務工人員通過申請積分入學,子女入讀了公辦學校。東城新莞人服務管理中心到我們這里走訪調研,認為我們對積分入學的做法作了積極探索?!北P成芬高興地說。
幫助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健康成長
來自四川的阿娟(化名),有兩個孩子,原來都在老家。后來,她把他們都接來東莞。該中心經過評估,認為孩子入讀公辦學校的可能性大,于是便幫忙申請,兩個孩子均入讀了東城的公辦小學,減輕了阿娟一家的經濟壓力?!吧厦褶k學校的話,一個學期學費要4000元左右,還不算其他生活費。兩個小孩都入讀公辦學校,一個學期可節省近萬元學費。阿娟特別感謝我們,每次有活動,都主動來承擔工作。”盤成芬說。
有家廢品站的店主有三個小孩,沒有辦社保、居住證等,經濟壓力比較大。2019年開始,沒有社保也可以申請積分入學,該中心就協助他們辦居住證,獲得了入讀民辦學校的補貼?!叭齻€孩子都有補貼,一個學期可以省不少錢?!?/p>
“陪伴是最好的愛。哪怕物質條件欠缺,如果有父母的陪伴,孩子的精神特別的富有。我們周邊的孩子,父母基本是流水線上的普工。只要和爸媽在一起生活,哪怕再苦再累,都是幸福的。”自己童年的經歷讓盤成芬感觸很深。
工業區有些家庭,住在很簡陋的出租屋里,小孩寫作業都沒有像樣的桌子或者燈,又沒有人監督。如果有個地方可以給孩子們寫作業,是不是就可以讓家長沒有后顧之憂安心工作呢?盤成芬想到,非節假日圖書室白天大部分時間是空著的,不如充分利用。于是便有了四點半學堂。
“從2013年成立至今,下午放學的小孩一直在這里寫作業等父母下班。目前,從4年級開始待到初三畢業的學生有7人。”盤成芬說。最多的時候,下午到晚上會有16個學生在這里寫作業、看書,最遲的會待到晚上11點多才被父母接回家。這個項目得到了大學生志愿者的協助,他們暑假寒假都會過來輔導孩子們做作業。
另外,該中心每季度還會舉辦一次小朋友的生日會。遇上端午節、元宵節,還會有包餃子、包粽子等活動。有不少家長來東莞十多年很少出去郊游,該中心會在“五一”和“十一”假期,組織大家一起去華陽湖、水濂山等地游玩。
盤成芬表示,這些項目實實在在地幫助了當地的外來務工者,更重要的是,讓做父母的能陪伴自己的孩子成長。
作者單位:東莞報業傳媒集團
來源:學習強國“廣東學習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