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要以解決社會剛需為出發點。”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圍繞“科技創新”“疫情防控”“健康中國”“科技適老”“因材施教”等,提交多項建議,用人工智能破解“時代命題”。

破解科技“卡脖子”,需要加強產業鏈自主可控?!叭斯ぶ悄墚a業與涉及國計民生重點行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對強化產業鏈自主可控意義重大:一方面在人工智能產業方面,基礎軟件開發、芯片設計及量產等方面還相對落后,需要結合典型規?;瘧玫闹卮鬆恳龑崿F系統性創新;一方面涉及國計民生的行業又特別需要優先考慮所建系統的安全自主可控問題?!眲c峰說。
因此,利用這些重點行業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契機,打通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鏈關鍵環節,形成持續迭代優化,可以真正提升我國人工智能產業核心競爭力和競爭壁壘,強化產業鏈自主可控。
當前產業鏈安全問題已經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他進一步建議,從產業安全可控和可持續發展角度,國家針對人工智能、手機、汽車、家電、醫藥、農業等重點領域,評定產業鏈當前安全指數和十四五努力目標,建立評估表,排出重點任務掛圖作戰。
對事關我國產業鏈安全的“卡脖子”技術、確保產業鏈安全的研發項目上,他建議給予優先立項和經費支持?!坝绕鋵β搫由舷掠未蛟焐鷳B鏈的平臺級項目,應給予優先重大項目支持。”
為應對產業鏈安全,他建議鼓勵行業龍頭以合作、合資、并購等方式,在全球快速建立應對美國極限施壓和科技脫鉤的替代方案和緩沖地帶,為十四五期間實現產業鏈安全可控爭取發展的時間。
此外在資本市場上,他建議對關乎我國產業鏈安全的行業龍頭企業,在上市和再融資上給予綠色通道,優先支持。
劉慶峰還提出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他表示,“減負”一直是教育最被關注的話題。近年來,雖然國家高度重視師生減負問題,并出臺方案提出要“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等,但“應試教育”依舊經久不衰,學生得不到全面發展。
“人工智能技術在知識圖譜和認知智能上的突破,可自動批改和精準分析每個孩子的知識掌握情況,從而為每個孩子提供個性化作業,避免無效重復訓練,為‘因材施教’找到了有效途徑。”劉慶峰表示,“因材施教”可以讓師生減負,助推五育并舉,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在安徽蚌埠、山東青島、山西長治等地,因材施教的成效正在規模顯現。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組面向蚌埠市1432位教師跟蹤調研顯示,因材施教系統可幫助老師減少33%的公開課備課資料準備時間,67%的作文等作業批改時間,從而讓老師減負后有精力關注孩子身心發展;可幫助孩子降低49%的無效重復練習,使學生有時間參加體育、藝術、勞動等課程,減少焦慮情緒,培養創造力。目前因材施教系統已服務3.8萬所學校,惠及過億師生。
為加大人工智能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落實減負增效,他建議積極支持安徽打造智慧教育示范省,總結區域智慧教育系統性創新成果,推廣區域統籌建設的成功經驗;加大教育領域的新基建投資,將人工智能推動教育規?;虿氖┙贪l展列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重大專項。實現更大范圍內的教育優質均衡。
同時,他還建議加快推進教育評價方式改革,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相關部門應努力構建“智能化基礎教育評價系統”,加快我國教育評價相關技術方法突破和整合創新;設立智能化教育評價方面專題攻關項目,重點突破全樣本、多維多模態數據采集,智能化、個性化信息分析反饋等智能化教育評價系統關鍵技術攻關和規?;茝V應用。
此外,他還關注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助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推廣普通話不僅能夠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還能夠增強個人的自信心和獲得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