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沖擊下,廣州市產業園區數量逆勢增加,由2019年的889個增至去年底的超1700個。近乎翻番的產業園孕育著成千上萬的市場主體,它們共同塑造著廣州經濟的韌性。產業園區蓬勃發展的動力從何而來?
1月11日,廣州市產業園區發展論壇暨2021年廣州市產業園區商會會員大會上,《2020年廣州市產業園區發展報告》對此解讀到:2020年,減租、招商和數字經濟是廣州產業園發展的三大關鍵詞;2021年,創新聯合體、新基建數字經濟、招商將是產業園的發展方向。
行業專家指出,近年廣州市產業用地政策特點與重點導向聚焦于促進創新、盤活存量、促進產業空間集約復合、保護實體產業空間、彈性產業空間供給、產業全周期管理等方面。其中僅約1/3的政策文件涉及促進產業創新發展,未來廣州的政策制定可在該方面予以強化。
產業圈是園區租金“承壓”的倚靠
產業園區是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是經濟加速發展的重要杠桿。
大會發布的《2020年廣州市產業園區發展報告》(下稱《報告》)提到,2019年時村級工業園、國有舊廠房存量劇增,納入統計的園區由889個。而截至2020年底,主動登記、廣州市產業園區商會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到的園區數量達1765個。
各區園區數量排名。來自《2020年廣州市產業園區發展報告》
白云區和番禺區的產業園區數量最多,分別為383個、320個。天河區、黃埔區作為中小企業集聚地,園區數量分別達202個和221個。越秀區和荔灣區是地窄人稠的老城區,園區數量相對較少,分別為32個和103個。
“這么多的園區中,有哪些在2020年漲了租金呢?”發布《報告》的廣州市產業園區商會秘書長羅明如面向在場百余位園區負責人發問。場下無一人舉手。租金漲跌反映了市場主體的活躍程度。受疫情影響,企業退租、居家辦公的情況較往年提升不少。
為此,“減租”成為去年全年廣州市產業園區的發展關鍵詞之一。年初時,廣州市產業園區商會在全市抽樣調查了減租情況。200個園區中,100多個園區都表示,已有減租情況或在準備減租。這些園區共計減租超2000萬元,惠及企業數超過2000家。
“園區的運營商已經從向企業收租,轉變為與企業共生的發展模式了?!绷_明如分析,2020年全市的產業園租金總體略有下降,直到2020年下半年,租金才有所回熱。越秀、天河、荔灣三區分別以114元、99.5元、72.5元的單位平米租金,位列全市第一梯隊。
租金要保值,除了地段、口碑、品牌等因素具有較大影響外,調研人員還發現區位產業圈及當地的“前任”產業同樣重要。例如,建立了游戲、電競產業圈子的天河信息港,租金長期以來保持平穩,且居于較高水平。羅明如披露,當地的單位面積出租價格達160元。
曾有一位電競公司希望羅明如協助尋找1000平米的場地,它們描繪到:“希望能有那種大公司剛剛搬走的園區。我們立志以后上市,想在‘前任’公司的發展福地上成長壯大?!焙髞恚呋势髽I所在地盡管相比同地段其他物業租金更高,但依然獲得了該企業的青睞。
各區產業租金排名。來自《2020年廣州市產業園區發展報告》
園區探索“軟件收費”新運營模式
調研人員以廣州市十一個區100個產業園作為摸查對象,通過詢問其“有多少面積可以出租”,從而獲得各區產業園的空置率參考值。
《報告》提到,2020年花都區、增城區的空置率達到了50%以上,分別為56%和53%。全市大多產業園區空置率在30%至40%之間??罩寐瘦^低的是越秀區(19%)和天河區(23%)。
各區產業園區空置率參考值。來自《2020年廣州市產業園區發展報告》
空置率高的成因與多種因素有關,例如快速增長的物業面積、招商引資相對滯后、疫情造成的企業退租等等。其中,也不乏其他產業發展承載空間擴大,形成的“此消彼長”效應。那么,產業園應該如何與其他產業載體協調發展,從而提升自身的空間利用效率呢?
羅明如指出,樓宇并非產業園的直接競爭對手。這是因為樓宇的招商目標較為明確,且與產業園對象差異較大,主要涉及金融、地產、教育培訓、企業總部等類型的市場主體。專業市場則與產業園存在著競爭合作并存的關系,白云、越秀、增城的諸多批發市場,都已開始轉型成為產業園區。
相比之下,成片成規模的舊廠、整村改造,釋放出大量的載體存量空間。羅明如認為,此類城市片區或是產業園招商的主要競爭對手。但同時,她也強調了舊改項目與既有產業園實現合作的可能。
“未來的場地有沒有可能不收企業租金呢?未來有沒有可能隨著5G、6G的發展,線上辦公取代線下辦公?此時,產業園區的價值又在哪里?”羅明如坦言,未來的空間如果只有一種辦公功能,那么該空間就有被市場淘汰的危險。
因此,園區應當未雨綢繆,探索“硬件免費、軟件收費”的運營模式,在軟性服務、生活配套、品牌附加值方面下功夫。
2020年,已有不少產業園區開始打造“專業化”的金字招牌。無論在產業扶持、技術對接、物業管理還是政策申報指引等方面,園區都力圖呈現“專業”。
位于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琶洲片區的樂天智谷,即以人工智能、互聯網+智能科技、數字經濟為主導產業,實現智能資源集聚。該園區運營方特別配備了專業導師團隊,為入園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創新孵化服務和資源協同對接服務。
產業用地政策最關注“保護實體空間”
園區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十三五”期間,廣州制定的《廣州市產業用地政策實施工作指引》等多項政策。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規劃師呂峰梳理了政策文件的特點。他介紹:“我們的政策體系具有‘組合拳’的特點,涉及到規劃、土地、財稅等各個方面,覆蓋了供地計劃、建設運營、二級市場等全流程?!?/p>
針對近年來廣州市產業在實際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用地政策突出了6個方面的重點導向。涉及文件數較多的政策導向為保護實體產業空間(36份文件)與促進產業空間集約復合(29份文件)。此外,在“促進創新”方面,廣州的產業用地政策折射出“全市創新要素豐富,但對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撐不足”的矛盾。
目前廣州共83所高等院校,高校數量排名全國前三,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數118.8萬人,居全國前列?!叭欢?,這些資源在轉換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專利申請、R&D經費支出等科研投入產出指標落后等。”呂峰提到,廣州近年為此在政策中做出了一些探索。
“通過具體的創新載體扶持,促進創新發展,”呂峰說,比如在供地指標方面,廣州的用地會向創新型企業、創新標桿企業傾斜;供地地價方面,廣州對創新型用地、工業用地等按照折扣地價進行出讓;供地方式方面,廣州支持重大企業在開辦職業院校、非營利性院校時,可以以劃撥的方式供地。
早在2019年,廣州就已掛牌首宗新型產業用地(M0)。該地塊位于增城區永寧街九如村、白水村。根據地塊出讓條件,該地塊容積率最高可達4.0,產業地塊類型為工業孵化器,競買人須承諾在項目建成5年內入駐高科技企業不少于250家。
新型產業用地(M0)的政策,正是迎合了工業創新、產業轉型的趨勢。“此類用地將產業門類、績效作為申請的評價依據,突出了創新和效益導向?!眳畏褰忉專话愕墓I用地工業配套是14%,M0用地可以突破30%,這樣工業用地上可建立新業態,為完善工業配套提供了多種可能性。
在具體實踐中,白云石湖供應鏈總部集聚區就在M0用地上,按“現代物流+總部辦公”創新園模式建設,引入物流總部企業,從事現代智慧物流、供應鏈信息服務。該用地的稅收及產出目標由此將大幅提升,單位建筑面積產出為0.5萬元/㎡、稅收為0.06萬元/㎡。
南方日報記者 李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