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深圳市綜合交通“十四五”規劃》面向公眾咨詢,一系列重大項目公布!
先來看目標:
到2025年,初步構建融合深莞惠、連通大灣區、服務全國、輻射亞太、面向世界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基本形成體系完備、綠色智能、一體暢聯、服務品質的現代化交通服務體系。
到2035年,率先建成高效率、高品質、低排放、低死亡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打造基礎設施智慧化、客貨運輸共享化、治理模式現代化、出行服務品質化的未來交通新范式。
具體有哪些大動作?深圳規劃6大發展任務,小南帶你看重點:
新增規劃深圳至河源高鐵,推動廣深高速磁懸浮規劃研究
深圳將努力建成更具資源配置能力的雙循環戰略樞紐、交通引領發展的大灣區核心引擎城市、綠色智慧的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標桿、交通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示范。
打造暢通雙循環的全球交通戰略樞紐。深圳目標完成衛星廳、第三跑道工程,加快推動T4航站樓建設。推動惠州機場建設大灣區東部干線機場,切實發揮深圳第二機場作用。構建以深圳港為樞紐港、大灣區港口和內陸港為喂給港的組合港體系,推廣“鹽田-惠州組合港”和“蛇口—順德組合港”組合港口發展模式。打造京廣深港、贛深、貴廣-南廣、沿海(廈深)、珠江-西江五大鐵路走廊。東部方向,加快建設深圳至深汕特別合作區高鐵,新增規劃深圳至河源高鐵、銜接杭州至廣州高鐵,形成深圳與長三角地區聯系的東向新通道。中部方向,加快贛深高鐵建設,規劃廣州至深圳第二高鐵、銜接廣州至永州高鐵,形成深圳聯系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新通道。推動廣深高速磁懸浮規劃研究工作。西部方向,加快深茂鐵路深圳至江門段、深圳至南寧高鐵規劃建設,打通深圳面向大西南的戰略通道。
建設高效集約的全球性物流樞紐城市。深圳將打造以鹽田港為核心的港口型物流樞紐、以寶安國際機場為核心的空港型物流樞紐、以平湖南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為核心的鐵路型物流樞紐,在城市外圍區搭建東、中、西3個公路型物流樞紐。在深圳市按照5公里為服務半徑,合理布局城市物流轉運中心。形成城市配送站、快遞派送站、小型集中倉儲區等多樣化的末端配送節點布局。打造港口—內陸港海鐵聯運體系。打造全國郵政業開放發展核心試驗區。
打造“城際鐵路+高快速路+低空飛行+水上客運”交通網絡
共建品質宜行的區域綜合立體交通網。深圳將高起點打造深圳都市圈,高站位實施“灣區通”工程,助力區域構建由城際鐵路、高快速路、低空飛行、水上客運共同組成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加快穗莞深城際南延、深惠城際等城際軌道以及深中通道、機荷-惠鹽高速改擴建等公路通道的建設。規劃預留伶仃洋通道、外環高速西延跨江通道。加快推進深汕第二高速工程建設,推動深東大道、望鵬大道建設。開展深莞增城際、常龍城際、塘廈至龍崗城際、深珠城際、港深西部快軌、廣深中軸城際、深汕城際等前期研究。創新推動大灣區低空飛行網絡建設,打造立足深圳、輻射大灣區的醫療救護、應急救援、空中觀光、短途運輸等多元化的低空飛行服務網絡。提供便捷高效的深港、深澳跨境直升機服務。
構建多網融合的品質公交服務體系。深圳將推動“軌道-公交-慢行”融合,構建高效引領超大城市集約綠色發展的公共交通運輸服務體系。加快推進軌道三期、四期及四期修編等項目建設,優化軌道交通客流走廊的公交線網布局。加快推進5號線西延、8號線二期、6號線支線一期、12號線、13號線一期、14號線、16號線、20號線一期、3號線四期、6號線支線二期、7號線二期、8號線三期、11號線二期、12號線二期、13號線二期(南延)、13號線二期(北延)、16號線二期等線路建成通車。
打造1-2條自行車高速公路,新改建交通設施無障礙建設率100%
打造數字驅動的智慧交通新基建樣板。深圳將加快構建融合類智慧交通基礎設施、信息類智慧交通技術平臺、創新類智慧交通應用服務新基建體系,打造世界一流、國內領先的綜合性智慧交通創新示范。推動深圳智慧機場、智慧港口、智慧高速、智慧樞紐、智慧口岸等項目建設。升級完善智慧道路管理平臺功能,共享接入全市智慧道路系統,統一智慧道路管理運維。推進綜合客運樞紐智能化升級,推動售取票、檢票、安檢、乘降、換乘、停車等客運服務“一碼通行”。推動實時在線仿真、人車出行鏈重識別等關鍵技術應用,加速推進交通運輸一體化智慧平臺建設。推動“智慧公交站臺+公交車路協同+線網優化調度”精準公交2.0建設。以坪山為依托打造智能駕駛全域開放測試應用示范區,實現高度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在特定環境下市場化、規模化應用。
探索超大城市交通現代化治理新標桿。深圳將持續開展綜合交通服務品質提升,不斷改善出行體驗。建立交通運輸安全保障體系,提升風險防控與安全應急能力,逐步提升交通服務共建共治共享水平。推動“互聯網+”智慧停車系統建設,探索推進共享停車。持續推進無障礙交通設施建設,保障所有新建及改建交通設施無障礙建設率達到100%。加強機動車交通管理,殘疾人、老年人、兒童等弱勢群體主要活動場所300米范圍內道路應實施機動車限速措施,并配套設置相應的限速標識。提升慢行交通的設施供給與服務品質,營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規劃建設自行車高速公路和慢行骨干網,完成1-2條自行車高速公路建設,打通12條慢行骨干網節點。以軌道站點為中心、主次干道為重點,建設1500公里以上高品質自行車專用道。
【記者】戴曉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