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的數據顯示,據初步測算,2021年“五一”假期前三天(5月1-3日),我省納入監測的150家重點景區共接待游客755.3萬人次(同比增長224.2%,較2019年同期增長11.5%,以下均按可比口徑,下同);納入監測的14段古驛道重點區域共接待游客133.4萬人次(同比增長76.9%,較2019年同期增長4.25%);納入監測的13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共接待游客66.1萬人次(同比增長158.7%,較2019年同期增長5.1%);納入監測的71個鄉村旅游點和歷史古村落接待75萬人次;納入監測的75個重點公共文化機構接待48.4萬人次。
2021年5月1日至5月3日15:00,我省4A級及以上景區總預約數為138.5萬人次,在全國重點景區預約統計中排名前列。
針對個別景區入口出現游客密集等問題,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第一時間督導當地綜合采取強化客流預警提示、提高客運能力、增加路面警力和志愿者服務等具體管用措施,即時解決問題,維護景區現場秩序。截至5月3日,我省未收到文化旅游安全生產情況報告。
“五一”假期,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前往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游覽參觀。圖為孩子在廣東網上紅色展館拍照板前合影留念。
紅色文化旅游蔚然成風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全省文旅部門整合紅色旅游資源,在“五一”期間推出一批紅色旅游主題活動和線路。如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等推出廣東紅色文旅護照和“萬里紅途”研學營活動。廣州正式發布20條紅色經典旅游線路,策劃組織“學百年黨史·游千年廣州”——2021年廣州導游紅色文化傳承傳播系列活動,引導旅行社組織開展紅色旅游主題活動。
廣東紅色文旅護照廣受市民游客歡迎,爭相領取并蓋章打卡。
假期期間,廣州市演出電影公司精選47部紅色影片在下屬各影院放映,各文博場館在“五一”假期推出紅色講堂、紅色研學、紅色展陳、紅色誦讀、紅色故事會、追尋革命足跡等系列活動。游客慕名前往梅州的革命舊址、烈士陵園、博物館等場所,在學習黨史、緬懷英烈中傳承紅色基因。葉劍英紀念園、九龍嶂革命根據地等一批紅色旅游景區景點得到游客青睞。中山市舉辦2021年中山市鄉村振興紅色之旅?里溪村定向越野挑戰賽,打造“紅色旅游+鄉村振興+體育定向越野”特色文化,深度推進鄉村振興和紅色文化傳播。
南粵古驛道旅游煥發新機
5月1日,位于廣州市的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信息總站試營業,成為大灣區文旅新地標。南粵古驛道文化遺產游徑,是站點重點展示的內容,集中展示2016年我省啟動南粵古驛道保護利用工作以來古驛道建設的重要成果,吸引廣大游客前來打卡。
韶關市南雄珠璣古巷·梅關古道景區推出了“踏春尋寶游戲”,推出沉浸式旅游,讓廣大游客在古驛道旅游中寓教于樂。韶關西京古道景區,云浮腰古鎮水東古村落古驛道,清遠清城區飛霞古棧道、陽山縣水口古道等古驛道景區,吸引不少游客前來體驗。
東莞麻涌,華陽湖國家濕地公園車水馬龍。
濱海游鄉村游深受青睞
“五一”假期前期,全省天氣晴好,市民出行意愿較高,陽江市海陵島大角灣、惠州巽寮灣、茂名放雞島等濱海旅游景區深受游客青睞。湛江沿海岸線鄉村景點成為廣大游客市民的重要出游目的地。
徐聞菠蘿的海、中國大陸最南端角尾鄉、硇洲島、特呈島等鄉村旅游景點是游客熱衷選擇的目的地。各鄉村旅游點也紛紛舉辦多種形式的主題活動來吸引游客,如坡頭區陽光玫瑰生態園、遂溪螺崗小鎮等地通過休閑娛樂、觀光采摘等活動,吸引大批游客前來觀賞鄉村美麗的生態風光,享受賞農家景、品農家菜、摘農家果、釣農家魚等活動的樂趣。
珠海斗門鄉村民宿成了周邊市民選擇遠離喧囂、感受地方文化、體驗民俗風情的首選。斗門嶺南大地田園綜合體國家試點項目在“五一”前開業,首期百草園項目在推出民宿、門票、膳食坊等眾多特惠,打造沉浸式中醫藥文化科普和養生休閑體驗。
“五一”假期沙灣古鎮人氣旺。
文化藝術活動豐富多彩
全省文化旅游部門舉辦系列文化藝術活動。廣東省博物館舉辦“粵山秀水豐物嶺南——廣東省自然資源展覽”“《蝦兵·蟹將》”等科學有趣展覽,吸引了眾多青少年朋友前來參觀學習。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舉辦探索閱讀新領域——2021年世界閱讀日粵港澳創作比賽優秀作品展等系列活動。
廣東省文化館聯盟聯合全省各級文化館,采取“統一主題、統一口號、統一宣傳、統一行動”的方式,舉辦“走進文化館”宣傳展示、“我和文化館”征文、“文化館老友記”招募推廣、“小鏡頭·粵文化”影像作品征集、“文化館進萬家”百場文化服務進社區等5項活動,宣傳推廣文化館服務,展示新時代文化館嶄新面貌和公益服務形象。韶關市舉辦系列“非遺”活動,市級傳承人黃家慶在珠璣古巷古榕樹下講述國家級非遺項目民間傳說《珠璣巷人南遷傳說》。
南方日報記者 蔡華鋒 張迪 實習生 姚佳爍 通訊員 粵文旅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