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廣東新高考“首考”放榜,考生理性看待成績。圖為6月9日,珠海兩名考生在考試結束后豎起大拇指。南方日報記者 關銘榮 攝
南方日報訊 (記者/吳少敏 馬立敏 黃錦輝)廣東新高考“首考”放榜了。6月25日11時許,廣東省招生委員會劃定了各批次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63.6萬名考生查到了成績。
為了這一刻,廣東實驗中學南山(1)班學生彭梓健約上同學,一起回學校。半個月前,因在疫情中風險地區,學校采取全封閉管理,他們經歷了一場特殊而難忘的高考。
“看到成績時,有點意外!但不要只盯著分數,還要看自己的興趣志向和未來規劃?!辈榈匠煽儠r,彭梓健冷靜地說,高中一年級開始對計算機課程產生了濃厚興趣,因此計劃報考理想大學的計算機專業。
高考是人生的“關鍵一考”,承載了許多人的期待。每逢高考放榜,高分考生賺足了眼球。
今年以來,教育部三次發文部署,嚴禁炒作高考狀元、高考升學率、高分考生等信息。同時今年廣東首次實施新高考,著力打破“一考定終身”,因此,“放榜日”少了一些喧囂焦慮,考生也添了一份從容自信。
廣州一考生的高考成績比預估少了7分,給媽媽打電話時卻自信地說,“已經考出實力了”。東莞一考生比平時進步了2500名,喜極而泣,“這是超常發揮,我真的做夢都不敢這么想”。廣州荔灣區芳村一考生成績沒有預期高,但不灰心不氣餒,因為在這個夏天,他感受到無數人護考的溫暖。
考生理性看待成績、高分考生不再成為“明星”、學校升學率不再高熱度……高考放榜“靜悄悄”,加速破除“唯分數論”弊端。新高考的新現象引起了大家的思考。
“‘靜悄悄’是個好的開端?!苯洑v疫情下的特殊高考,廣東實驗中學校長全漢炎深刻體會到,教育要回歸育人初心,切忌太過功利化。學校要關心關愛所有學生的成長成才,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同時,為學生一生幸福奠定基礎。
北京師范大學樂育書院院長曾曉東認為,追捧高分考生,會造成大家看不到大多數考生的努力和成長,進而影響正常的教育生態?!霸谡龑拢呖挤虐裰蟆o悄悄’,其實挺不錯的,這才是教育應有的生態?!彼f。新高考在改革,教育生態在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