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選手叫‘全紅嬋’,全是‘全滿分’的全,紅是‘中國紅’的紅!”
伴著水花消失術、水花終結者等熱詞刷爆互聯網,年僅14歲的中國跳水運動員全紅嬋以“3跳滿分奪金”的優異成績火遍海內外。人們的目光迅速聚焦于這位難得一見的天賦型選手身上,“去年才學齊跳水動作”“高敏表示在全紅嬋身上看到當年的自己”相關詞條頻登熱搜。這位天才小運動員不為人知的背景也統統被挖掘出來:家境貧寒、愛吃辣條、長大后的理想是開小賣部……
短時間里熱度蜂擁,自然證明人們對這位天才小冠軍的由衷喜愛。但在過熱的關注之余,我們也能在現有的采訪中發現,入選國家隊不到一年的她,與以往那些在奧運會一鳴驚人的青少年選手相比,出賽時間更短,參與大戰的經驗更少,甚至應對媒體的經驗都分外青澀,顯然還沒做好迎接這海量關注的準備。
之所以取得一鳴驚人的成績,天賦固然重要。更為重要的是,全紅嬋在此前并未受到多大關注,在不受打擾的環境下,長時間注意力高度集中地練習跳水,反復地磨煉捶打自己的技藝。據說她每天要固定練習200到300個之間的陸上跳、120個之間的水上跳,一旦失誤就會倒回去重跳10次。正是這樣物我兩忘、沉下心來將技術磨煉得臻于完美,才是她在本屆奧運會上一鳴驚人的關鍵。
此前,中國國家跳水隊沒有對其進行任何的預熱宣傳,而是將她作為一支奇兵派出參戰,也是出于保護選手的考慮,創造一個不受打擾的環境讓其盡情發揮水平。
而現在網絡關注的海量熱度更像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關注到全紅嬋家境不好,母親出過車禍且身體不佳,后續也需要有關部門及時進行幫扶,以解決小姑娘的后顧之憂,讓她能夠更好地投入到下一步的訓練、比賽中。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應注意到無孔不入的網絡關注已經開始觸及到小姑娘生活中的隱私細節,諸如愛打游戲、常為每次只能玩一個小時而意猶未盡,以及不怎么喜歡文化課程等,這就屬于關注的過分走偏而應該及時叫停。
極具天賦的全紅嬋是跳水領域里一塊難能可貴的混金璞玉,未來還有更多的可能性值得我們去發掘,值得我們去期待。在她迎向海闊天空的道路上,人們能給予她最好的對待就是遙遙祝福、持續關注,而不需過分強調她少年天才的傳奇特質。須知,過分地捧殺與棒喝一樣,都不是鼓勵青少年成長的正確方式。無論她以后是否能夠成為傳奇,愿我們都能有寬容豁達的心態讓她發揮天性、擁抱熱愛,直至“完成自我”。
噓!靜靜地,別打擾,聽!春筍正拔節、南瓜正抽蔓,一切自在,才是生機勃勃的人生。
文|李詠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