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rvrjv"><b id="rvrjv"></b></strike>

        <address id="rvrjv"></address>

          <form id="rvrjv"></form>

            <noframes id="rvrjv">

            <address id="rvrjv"></address>

            遭遇歷史罕見特枯水情!東江拿出“水家底”保障5000萬人供水安全

            近日受臺風天氣影響,廣東尤其是東部、南部沿海地區迎來了一輪不小的降雨過程。但很多人其實沒有想到,近日陰雨連綿的廣東,實際上卻非常干旱!

            受極端天氣影響,今年上半年,在北方多地遭受嚴重洪澇災害之際,廣東部分地區卻遭遇嚴重旱情,出現罕見的“北澇南旱”。筆者從廣東省水利廳了解到,自去年秋天以來,東江流域遭遇秋、冬、春、夏連旱的特枯水情,發生自1963年以來最嚴重旱情,流域內新豐江、楓樹壩和白盆珠三大水庫出現建庫以來最小總入庫流量63立方米/秒,其中白盆珠水庫連續114天在死水位以下運行。

            位于河源市的東江上游河段。

            位于河源市的東江上游河段。

            如何保障供水安全,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據悉,在省委、省政府領導,水利部指導和有關地區、有關部門的支持配合下,水利部門科學調度東江流域內三大水庫及其他蓄水工程設施,精細控制東江流量,有效保障了東江受水區近5000萬人供水安全,特別是對港供水安全,全面履行了新簽訂的粵港供水協議。

            罕見旱情刷新多項紀錄

            “今年東江流域的旱情歷史罕見?!睋V東省東江流域管理局(下稱“東江局”)局長廖征紅介紹,本輪旱情始于去年秋天,特別是去年10月東江流域進入枯水期以來,東江流域持續干旱少雨,遭遇歷史罕見的秋、冬、春、夏連旱。

            據統計,2020年10月~2021年3月,東江流域降雨量107.7毫米,較同期多年平均(1991~2020年,下同)365.3毫米偏少71%,創下自1956年以來同期最少紀錄;新豐江、楓樹壩和白盆珠三大水庫總入庫流量為63立方米/秒,創下三大水庫建成運行以來最小紀錄;2021年1~7月流域降雨量691.1毫米,創下1963年以來同期最少紀錄,也是東深供水工程建成以來東江流域遭遇的最大旱情。

            截至8月1日,東江三大水庫可調水量僅7.2億立方米,較東江流域實行全年水量調度以來的同期多年(2010~2020年)平均56.8億立方米偏少約87%,創下1991年以來同期最少紀錄。

            發布精細調度指令123次,節水近12億立方米

            針對嚴峻的旱情,省水利廳隨即展開統籌協調指導東江流域水量統一調度工作。東江流域管理局作為水量調度的前線指揮,會同流域各地市及各有關單位,采取一系列新舉措,精細精準調度流域水量。

            “本輪東江流域遭遇的旱情,持續時間跨越秋、冬、春、夏近一年,時間之長、降雨之少、來水之小、挑戰之多前所未有。”廣東省水利廳調度處石教智博士表示,這是自東江流域實施水資源分配方案以來,水量調度動用手段最多、調度難度最大最復雜的一次。

            據悉,相關水利部門通過精細調度東江流域三大水庫、動態調整東江流量管控目標、派駐專人現場督查落實調度指令、優化水利工程運行等有力措施,有效保障了東江受水區近5000萬人的供水安全,抗擊旱情取得階段性勝利。

            據東江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局每天收集東江最下游的廣州、東莞自來水廠取水口氯化物日最大值,動態掌握東江三角洲取水口的咸潮監測情況,實時會商惠州水文分局,根據短時降雨、咸潮上溯規律、取水口含氯度等情況,在保障自來水廠取水安全的前提下,每日發出調度指令,協調新豐江、楓樹壩水庫動態調整日均出庫水量,以電調服從水調,并在降雨期間停止發電用水,最大限度利用雨洪資源,盡可能搶蓄雨水,節約水庫水資源。如5月底至6月“龍舟水”期間,結合流域有明顯降雨、區間來水增加等情況,及時減小新豐江、楓樹壩的日均出庫流量甚至減小至0,盡可能回蓄水庫水量,在此期間共回蓄水量約6.4億立方米。

            據統計,截至8月1日,東江流域今年共發出調度函22次、調度指令123次,并通過對東江重要控制斷面——博羅斷面水量調度目標進行動態管控調整,減少水庫放水,力促三大水庫有序保供水、蓄水,2021年1~6月累計節約水量近12億立方米。

            與此同時,據東江局水資源科科長吳文嬌介紹,為把調度指令落到實處,該局派專人駐守新豐江、楓樹壩水庫,確保實際出庫流量與調度指令一致。每天安排專人統計龍川、河源、劍潭、博羅等東江4個重要控制斷面的實時流量,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通過一系列督導措施,落實調度指令,確保調度成效。

            統籌流域水資源,全面保障對港供水“量足質優”

            “今年1~7月東江流域降雨量為691.1毫米,降雨量之少創下1963年以來同期最少紀錄,也是東深供水工程建成以來東江流域遭遇的最大旱情?!?/p>

            吳文嬌表示,這次旱情持續時間長,粵、港兩地降雨少。據香港水務署通報,今年上半年香港降雨量以及本地集水量均比常年偏少,香港水塘的總存水量也比去年減少,對東深供水工程的供水需求也隨之增加,這對保障供水安全、特別是對港供水安全帶來嚴峻挑戰。

            東深供水工程的取水口在東江,必須保持東江有足夠的水資源量,對港供水安全才有保障。

            “今年遭遇的極端旱情,只有通過全流域統一調度,統籌協調東江水資源,東深供水工程才能持續正常取水?!睆V東粵港供水有限公司調度中心總經理周竹說。

            據周竹介紹,由于旱情持續,對港供水需求也隨之增加,為保障對港供水安全,廣東粵港供水公司根據東江流域水量調度計劃,加強與東江局及工程沿線用水戶的溝通協調,每日制定工程沿線供水計劃,實時動態調整系統運行方式,并適當提高東深供水工程深圳水庫和雁田水庫蓄水量,以備應急水量調度。

            同時,該公司加強工程供電線路、機電設備及工程設施的巡視檢查,并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投入,提升智慧調度生產管控水平,完成工程全線自動控制升級改造,提高工程調度統籌協調和應急指揮效率,確保工程全線大流量、滿負荷安全穩定運行。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東深供水工程累計對港供水4.7億立方米,比去年同期明顯增加,有效滿足了香港同胞的生產生活用水需求。

            省水利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從這次應對東江歷史罕見旱情可以看到,保障對港供水安全,需要加強政府主導、流域統籌、上下聯動、密切配合。東深供水工程不同于一般的供水工程,供港東江水不同于一般的城市供水,它是香港與祖國內地骨肉相連、血濃于水的見證,每一滴水都飽含著祖國母親對香港同胞的深情大愛。

            據了解,為保障對港供水安全,粵港兩地政府于2020年年底簽署了新的對港供水協議,實現供水協議周期無縫銜接,為供水安全提供了有效依據和保障、對港供水實施動態供水調節機制;同時為紓緩香港應對疫情困難、共克時艱,粵方同意2021年應收水費按照2020年水費標準收取的特殊安排,體現了中央和廣東省人民政府對香港的關懷和支持。

            據廣東粵港供水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為保障東深供水水量水質和工程運行安全,廣東省先后頒布了13項法規和規章制度,成立東深供水工程管理機構和公安部門,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東深供水工程管理保護范圍,深圳、河源、惠州、東莞等地主動放棄了不少投資項目,為此放緩了發展步伐甚至犧牲了發展利益。

            以河源為例,為了保護新豐江水庫,該市下決心關停深受游客喜愛、收入高的庫區旅游項目,并禁止修建庫區公路,防止“路通林毀水污染”;同時,拒絕了500多個工業項目,放棄了600多億元的投資,并投入幾十億元用于生態林建設和截污管網建設。

            記者觀察

            供水安全源于強有力的水利支撐

            隨著近期臺風帶來雨水的增加,東江流域三大水庫回蓄水量開始增多,去秋以來持續近一年的旱情稍有緩解,經過全力實施精細調度,暫時挺過最困難時期,有效保障東江受水區近5000萬人的供水安全,抗擊東江流域此次史上罕見旱情取得階段性勝利。

            但由于三大水庫目前可調度水量只有7.2億立方米,較多年平均水量少49.6億立方米,其中白盆珠水庫水位僅比死水位高0.9厘米,如果接下來沒有大的降雨補充,今冬明春的供水保障任務將更為艱巨繁重。

            筆者認為,能成功抗擊東江流域此次史上罕見極端旱情,有效保障流域供水安全,主要得益于廣東多年來構建的水利防災減災體系,水利工程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的防災減災作用。

            水利專家分析,抗擊此次旱情,精細的科學調度是關鍵,完善的工程體系是基礎,水利工程為精細的科學調度提供了有力支撐。

            據東江局介紹,目前東江流域已建成的大、中、小型水庫群近1400座,這些水庫群、特別東江三大水庫對成功抗擊這次旱情至關重要。

            據吳文嬌介紹,東江三大水庫總庫容達170多億立方米,去年10月至今年7月,三大水庫累計調度出庫水量61.5億立方米。

            水利專家指出,在抗旱最吃緊、最關鍵和最困難時期,流域調度所用的水量,基本都是這些大水庫、特別是新豐江這個具備多年調節的水庫之前所存蓄的水量、積累的“老本”。如果沒有這些水利工程體系有效調蓄水量,要應對本輪歷史罕見的極端旱情,保障東江受水區近5000萬人的供水安全,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后果也不堪設想。

            專家坦言,保障供水安全,需要多方努力,共同行動,強化節水。需要廣大公眾以及流域上下相關各方包括香港地區更加節約用水珍視寶貴的水資源。

            目前,廣東省水利廳正在指導組織東江局采取一切措施、抓住一切機會逐步回蓄東江三大水庫水量,為應對后續可能出現的旱情做好準備,全力保障流域供水安全。

            南方日報記者 李赫 通訊員 粵水軒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啊好深好硬快点用力视频_町村小夜子_漂亮华裔美眉跪着吃大洋全集_国产精品爽爽影院在线
            <strike id="rvrjv"><b id="rvrjv"></b></strike>

                  <address id="rvrjv"></address>

                    <form id="rvrjv"></form>

                      <noframes id="rvrjv">

                      <address id="rvrjv"></address>
                      >